兰草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
兰草汤的基本资料
兰草汤(《素问》卷十三)处方兰草。
功能主治脾瘅。内热口甘,中满。
用法用量《增补内经拾遗》:方虚谷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呼为孩儿菊。其说可据。丹溪以为幽兰,谬孰甚焉。黄山谷一枝一花为兰,一枝数花为蕙。盖不识兰蕙而强生分别,不是兰草是孩儿菊,蕙草是零陵香。《乐府》有云,兰蕙蓬蒿,算来都是草。《经》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正此兰草耳。按《圣济总录》:本方用兰草一两(切),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三服,不拘时候。
兰草汤(《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三)处方兰草30克(切)
功能主治化湿调气。治脾瘅,口甘,中满。
用法用量上一味,以水450毫升,煎至225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圣济总录》卷四十五补。
兰草汤古籍论述
兰草汤《医述》有病口甘者,病名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传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省头草,花叶俱香,燥湿不变。脾瘅是有余之疾,必其人数食甘美而多肥,惟此清蔬,可除脾经陈久蕴蓄之热。盖其味辛性寒,主开结利窍,解热止渴,故以一味单行,能使肥甘不化之气,荡涤无余,则其性之峻利可知。苟非肥美所发之瘅,又非所宜也。(《古方选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