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异常所致。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是个复杂的问题,通常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发现,生活与工作的重大变故,挫折和心理冲突等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有密切联系。焦虑、忧郁、紧张、恐惧常导致病情加剧,安定的情绪常导致病情的缓解。
许多学者都已肯定,心理因素与情绪在糖尿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糖尿病本身也可引起情绪障碍,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糖尿病并发症多,病情易波动,有的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而死亡,且一般人已知此病易终生相伴,故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此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苦闷、忧郁、失望等。特别是青少年病情更易波动,对饮食和药物治疗要求特别严格,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疾病也影响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妨碍了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如疲倦,失眠,烦闷,焦虑不安,紧张,情绪低沉,消极,对疾病过分的担心等。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能单纯认为患者又患了精神病,而是应注意患者有无糖尿病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注意复查血糖,以防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