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ubaozijunbing
[外文]:coccidioidomycosis
粗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或播散性疾病。一般为良性,表现为不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不久自愈;有时少数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的播散性致死性的真菌病。1891~1892年,A.波萨达医生在阿根廷发现第一个病例并研究本病。因此也称之为波萨达氏病。此病常发生于美国的圣华金山谷,伴有发热,故又称山谷热。也常发生于沙漠地带,又称沙漠风湿。本病主要发生于美国,以后又在南美发现,也见于非洲。中国曾见到一例局限性耳部球孢子菌肉芽肿,患者系美国归国华侨。粗球孢子菌寄生于土壤内,在热季、雨季后发育生出关节孢子,随风沙飘扬,人吸入后即可发病。本病不能经人传染人,但可以在实验室内感染,因培养物干燥,产生许多关节孢子,吸入此孢子后即可发生感染。实验室操作此菌时,应有防护条件或将菌种浸湿后操作。本菌毒力较强,流行区大多有过感染,皮试大多阳性。但本病不易由流行区带至其他非流行区,因为非流行区不具备流行区的条件,菌不易生长,很难传播。
临床类型
有以下几种。
原发性球孢子菌病(1)肺感染,分无症状性肺感染及有症状性肺感染。患者白细胞升高,尤其是嗜中性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
(2)原发感染的变态反应性改变,表现为结节红斑或多形红斑样皮疹,一周内即趋消退。
(3)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较少见。常有意外接触植入本菌的历史,表现为下疳样结节性损害,可能有局部淋巴结炎。
继发性球孢子菌病(1)肺部病变,少数有症状的肺部病变的原发感染者可残留空洞,也可有积液或呈球孢子菌性球,偶可引起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脓胸、气胸、胸水等。有时可引起多个空洞结节、浸润或大叶性炎变。
(2)其他系统病变,如胸膜炎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又如慢性皮肤病变(如疣状肉芽肿)。
(3)全身性病变,呈粟粒性病变,常波及淋巴结,可有纤维化,间或波及横纹肌、肾上腺及心包等。
诊断
除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外,还需结合:
(1)皮肤球孢子菌素试验,2~6周内呈阳性。
(2)真菌检查,可找到球孢子菌。
(3)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典型的病理变化。
(4)血清学检查,包括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等。
治疗
有原发性病变者应卧床休息至血清效价下降一月以上,对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应考虑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播散性病变应使用二性霉素 B合并5-氟胞嘧啶(5-FC)口服,或用酮康唑、伊康唑等药物治疗。
预防
避免尘土飞扬,注意戴口罩,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卫生防疫工作,有利于预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