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

医药知识2023-02-03 05:35:40百科

脏腑辨证

中医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征,对四诊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的病变状态的辨证方法。为临床辨证论治的一种基本方法。

脏腑是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化生气血津液,脏腑之间存在生克制化关系,脏腑之间、脏腑与其他部位之间通过经络保持着相互联系,因而脏腑功能正常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反之机体病变又多与脏腑相关。故脏腑辨证在辨证论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确定脏腑病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经络辨证结合多用于内伤杂病辨证,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结合多用于外感病辨证。

简史

脏腑辨证渊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五脏病变的证候特点。后《难经》归纳了脏腑病证的几种传变规律。东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除论述脏腑病变的成因、传变和治则外,还提出五脏风、寒、积聚的脉症,充实了脏腑辨证内容。其后,《中藏经》指出脏腑辨证的重点是“虚实寒热”。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五脏辨证”的概念。金代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归纳了脏腑虚实补泻用药式。至1949年后,中医学试用教材第三版正式启用“脏腑辨证”一词。

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从总体上可分为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和脏腑兼病辨证三类。

脏病辨证

五脏的病机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病邪侵袭或停滞于不同脏器,引起该脏功能紊乱;二是各脏阴阳气血津精的虚损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脏病辨证即根据五脏的生理及病变特点,分析衡量临床表现,确定病变部位。

(1)心病辨证。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及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故心病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障碍和精神思维活动异常,临床常见心悸、心痛、健忘、失眠、胸闷等症。常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痰火扰心证、心火亢盛证、心血瘀阻证及痰蒙心包证等。

(2)肝病辨证。肝喜条达,主疏通宣泄、藏血,其性升发。其病变常以眩晕,胁痛,巅顶头痛,抽搐,痉厥,震颤,眼花目赤等疏泄失职、血失所藏的表现为主。常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等。

(3)脾病辨证。脾主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并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脾病则运化失职,血失所统。脾性喜燥而恶湿,故湿邪最易伤脾,脾虚最易生湿。脾病临床多表现为食少,腹胀,腹痛,便溏,或身重,肢懒,水肿等。易形成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脾气下陷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脾虚湿困证、脾不统血证等。

(4)肺病辨证。肺主气,司呼吸,并主宣发肃降,主疏通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病则宣发肃降失司,气机升降失常。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为呼吸之通道,外邪常从口鼻、皮毛侵犯肺脏,出现感冒,咳嗽,气喘,胸痛浮肿等。肺病常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痰浊阻肺证、风寒束肺证、肺热证、肺燥证等。

(5)肾病辨证。肾主水、纳气并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持人体的生殖发育与津液代谢。肾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遗精或水肿,小便异常等。易形成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虚水泛证等。

腑病辨证

腑病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六个器官(见六腑)的病变。

(1)胃病辨证。胃主受纳腐熟饮食物,其气下行,以降为顺,胃病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脘腹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易形成胃寒证、胃热证、胃阴虚证、胃气不和证、胃气上逆证等。

(2)小肠辨证。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将食物残渣送至大肠。其功能失常,可有脐腹胀痛、二便异常等表现,形成小肠虚寒及小肠实热等证候。

(3)大肠辨证。大肠主司传导糟粕自肛门排出体外。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常表现为大便失常,或便秘,或泄泻。常见有大肠寒、大肠热、大肠实等证候。

(4)膀胱辨证。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存水液,经气化后排出小便。膀胱病变主要是气化及排尿功能失常,表现为小便异常,或频数,或淋沥,或短涩,或遗尿,或尿闭。常见膀胱湿热证、膀胱虚寒等。

(5)胆病辨证。胆主决断并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有病变,胆气不畅,胆气虚怯,可见口苦发黄,惊恐失眠,两颞侧头痛等。胆病常形成胆气虚或胆经实热证等。

(6)三焦辨证。三焦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三焦病变主要与水液代谢失常有关。其辨证内容包括在肺、脾、肾、膀胱等有关脏腑病证中。

脏腑兼病辨证

指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兼病三种形式的辨证。

(1)脏与脏兼病辨证。脏与脏兼病是指肝心脾肺肾五脏中,某两脏或某三脏相兼为病。五脏之间除有经络互相沟通,功能互相影响外,还保持着一定的相互生克制化关系。一旦某脏发生病变,即可影响它脏,出现脏与脏兼病。常见的兼病形式有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脾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脾肾阳虚证、脾肺两虚证、肺肾阴亏证及肾水凌心证等。

(2)腑与腑兼病辨证。六腑在传化水液及食物过程中,一旦某腑功能障碍,常易导致它腑功能失常。根据六腑的功能特点,其病机多为气滞不通或气机上逆。腑与腑兼病易出现胃与小肠、小肠与大肠、胃与胆、膀胱与三焦兼病形式。

(3)脏与腑兼病辨证。脏病与腑病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等互为表里的脏腑之间。一方面由于经络的直接联系,使病气得以互相移易;另一方面是脏与腑的功能异常,彼此相互影响。脏与腑兼病的形式常见脾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证、肝胆湿热证等。

现代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脏腑辨证的核心——脏腑证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重点是脏腑证候的客观化、规范化,力求制订脏腑辨证诊断标准。如1982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即制订了心虚、脾虚、肺虚、肾虚等证的辨证标准。

本文标签: 脏腑辨证  zangfubianzheng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