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angniaobing
[外文]:diabetes mellitus
血糖增高,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和体重明显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与中医病证中的消渴近似。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即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的记载,说明古代的医家已认识到此病与高热量饮食直接有关。唐代《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对此病的特征已有明确的认识。
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许多病人无明显“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明显减轻)的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尿糖高于正常水平。在糖尿病慢性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数增多,并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元阳元阴。先天禀赋不足,房事不节,肾阴亏损,则虚火内生,或饮食享用过丰,膏粱厚味积滞难化,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脾阴暗耗,加之长期精神紧张,喜怒不节,五志化火,终至阴虚内热,熏灼脏腑,肾脏开合失司,水谷精微流失,而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困之症。
辨治糖尿病以肾脾阴虚为其本,燥热瘀滞为其标。中医传统治法,多按“三消”即烦渴多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小便多为下消,视其证候之侧重分而治之,实则三消常互见之,且其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难以截然划分,故现代多主张从燥热伤阴、肝肾阴虚、脾胃虚弱、瘀血阻络方面,辨证论治。常见以下证型:
(1)肺胃燥热。证见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疲劳乏力,小便量多,脉滑数,舌质红,苔少或苔色黄,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治宜清胃泻火,常用白虎加人参汤。渴重加天花粉、石斛、五味子、乌梅,肺胃火炽加黄连,阴虚甚加生地、麦冬、天冬、玄参。兼见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者,为心胃火炽,加大黄、黄芩,泻热通腑。若兼见口渴引冷,多食易饥,小便多,面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象,治宜滋水平肝,常用知柏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加减。
(2)肝肾阴虚。证见乏力,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口渴尿多,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常用六味地黄丸方加天冬、麦冬、石斛、枸杞子、怀牛膝、桑椹、黄精。
(3)脾胃气虚。证见口渴引饮,易饥而食不多,全身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而干,脉细弱无力。治宜健脾益气,常用七味白术散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如舌苔厚腻,脉濡缓,食后腹胀满,精神不振,头部常有沉重感者,则为气虚湿盛证,由脾失健运,湿浊内聚而致,可予上方加燥湿化湿药,如苍术、苡仁、厚朴、建曲、山楂之类。如苔黄腻,口苦口黏,则为气虚湿热,可予上方加黄连、藿香、茵陈。
(4)瘀血阻络。患糖尿病日久,瘀血入络,除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虚弱等主症外,兼见舌上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粗大而长,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或验方降糖活血汤(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加减。
(5)阴阳两虚。此证多见于糖尿病晚期、年龄较大的患者。证见面容憔悴,面色黧黑,耳轮干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手足心热,而四肢欠温,畏寒,男性病人多见阳痿、遗精,女性病人多见闭经不孕,脉沉细,舌质淡。治宜阴阳两补,常用金匮肾气丸合生脉饮,或用右归丸。如兼见面色苍白,面目虚浮,食少,五更泄泻,为脾肾两虚证,常用嵩崖脾肾丸。
现代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多主张专病专方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疗效。目前常用的糖尿病专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发掘古代验方,如玉泉丸、玉液汤、千金地黄丸等;另一类是自创新方,如消渴冲剂、降糖活血方、降糖甲片、五味地黄丸、糖尿病方等,这类处方,一般都经过大面积的重复验证,对降低血糖、尿糖有一定效果,也适合于无明显自觉症状而仅血糖、尿糖高的早期隐性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以阴虚燥热开始,病程日久,可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五脏受累,并常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肾病等。这些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要早期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有直接关系。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此外,保持精神愉快,起居有常,房事有节,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对于防治糖尿病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糖尿病患者易于出现皮肤感染,故原则上禁用针刺疗法。久病卧床的病人要勤翻身擦澡,避免褥疮的发生。
参考文章
- 糖尿病急性合并症有哪些内科
- 糖尿病患者外出旅游应注意什么内科
- 糖尿病患者为何不宜饮酒内科
- 糖尿病患者为何应戒烟内科
- 糖尿病常见的颅神经病变有哪些内科
-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内科
- 糖尿病患者妊娠对优生有何影响?孕儿育儿
- 糖尿病视网膜病如何进行饮食调治中老年
- 糖尿病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时怎么办内科
- 糖尿病患者手术时应想到哪些问题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