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eidandu
[外文]:erysipeloid
类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流行于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人亦可受染。通常发生于手部,表现为边界较清的红色或紫红色限局性肿胀,可伴低热等全身症状。因皮损呈丹毒样,故名。类丹毒杆菌即红斑丹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属乳酸杆菌科,易使猪受染引起猪丹毒。健康猪和牛、羊、鸡、鱼、虾等都可成为带菌者,兽医、家畜饲养者、鱼虾水产经营者、屠宰工人、炊事员及家庭主妇等均可因手部外伤后接触带菌鱼、肉或被鱼刺等刺伤而受染。感染后经1~5日的潜伏期而发病。一般分为局限型、全身型及败血症型三种类型:
(1)局限型类丹毒。较常见,好发于手部。感染后1~2日局部皮肤暗红肿胀,逐渐形成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中央部分消退,边缘隆起向周边扩展,偶有水疱和坏死,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灼痛和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不治亦可于数周或数月后自然痊愈。
(2)全身型。皮损弥漫或泛发,伴发热及关节症状。
(3)败血症型。皮损更多,全身症状更重,可出现心内膜炎,甚至致死。后两型很少见。
根据职业特点和手部切伤或刺伤接触感染史,诊断不难,应与丹毒及蜂窝组织炎鉴别。后两种病发展迅速,损害区色泽鲜红,且有畏寒、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
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服用四环素、红霉素或麦迪霉素。接触猪肉及鱼类等水产品时防止刺破及切伤皮肤。做好肉品加工及水产部门的卫生防疫工作均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章
- 类丹毒是什么病皮肤科与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