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紫石英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氟石(《中药志》),萤石(《江苏药材志》)。
基源:紫石英为氟化物类萤石族矿物。
原矿物:紫石英一般指萤石Fluoritum.
历史:紫石英最早记载的文献是《本经》,列为上品。陶弘景云:“今第一用太山(今山东泰安县东北约8公里)石,色重澈下有根。”掌禹锡引《岭表录异》云:“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质莹澈,随其大小皆五棱,两头如箭镞。如此之描述与硅酸盐类矿物紫色石英相符。但寇宗奭谓:“紫石英明澈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匀。”并在白石英中指出:“白石英状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棱,白色若水精。”均表明紫石英不是石英类,所说“色紫而不匀”,似指氟化物类矿物萤石,在历史上两者可能同存。近代紫石英商品药材主流为萤石,紫色石英(SiO2)极少见。自《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的紫石英基源为氟化物类矿物萤石,后来历版药典记载的紫石英基源均为萤石。但有个别地区误把浅红色矿物方解石(CaCO3)混作紫石英供药用。
形态:萤石属于等轴晶系。单体常呈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其聚形。集合体为致密粒状块体出现。无色透明者少见,常见为深紫色、淡紫色、浅绿色等,其色调往往分布不均匀;有的中间夹有白色石英细脉。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微透明。硬度4。性脆。密度3.18g/cm3。显荧光性。
产状:萤石通常是晚期结晶的气成热液矿物,广泛产于热液矿脉或蚀变交代岩石中。
产地 产于浙江、山东、甘肃、江苏、湖北等地。
生药采集:采得后,挑选紫色或浅绿色者,除净外附的砂砾及粘土。
鉴别
性状:紫石英呈立方体、八面体;主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具棱角。深紫色、淡紫色。淡绿色至绿色,有的紫色间夹有绿色或白色,深浅不均匀;条痕白色。玻璃样光泽;半透明至透明。表面不平滑,常有裂纹。体较重,质较硬而脆,用小刀尖端不太用力可得到一划痕。易砸碎,断面不平坦。无臭,味淡。
理化:①取紫石英一小块,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紫色或紫色至青紫色荧光。 ②取紫石英粉末0.1g,置烧杯中,加盐酸2ml与4%硼酸溶液5ml,加热微沸使溶解。取溶液1滴,置载玻片上,加硫酸溶液(1→4)1滴,静置片刻,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结晶。 ③取紫石英粉末20mg与二氧化硅细粉15mg,混匀,置具外包锡纸的橡皮塞的干燥试管中,加硫酸10滴。另取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玻璃管下端沾水1滴,塞置距试管底部约3.5cm处,小心加热(在石棉板上)试管底部,见水滴上下移动时,停止加热约1分钟,再继续加热,至有浓厚的白烟放出为止。放置2~3分钟,取下塞与玻璃管,用2~3滴水冲洗玻璃管下端使流入坩埚内,加钼酸铵溶液1滴,稍加热,溶液显淡黄色,放置1~2分钟后,加联萃胺溶液1滴和饱和醋酸钠溶液1~2滴,即显蓝色或生成蓝色沉淀。
加工炮制:常用紫石英有紫石英和煅紫石英两种。 ①紫石英;洗净,打成碎块。 ②煅紫石英:取净紫石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醋盆中淬酥,取出,如上法再煅淬一次,晾干。每紫石英100kg,用醋30~40kg。 古法:醋淬7次,水飞为细末。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性质荧石主要化学成分为氟化钙(CaF2)。理论值:Ca为51.33%,F为48.67%。其中Ca可以为Y,Ce和其它稀土元素所置换,含量可达(Y,Ce):Ca=1:6。F可以为Cl所置换。
参考文献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