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貒骨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异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鼬科猪獾属动物猪獾的四肢骨。
原动物:猪獾Arctonyx collaris F.Cuvier.
余项参见“貒肉”条。
生药采集:多于秋、冬季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取四肢骨,剔净筋肉,置通风处晾干即得。
鉴别:四肢骨短小。前肢骨由两节组成,长各约11cm,后肢股骨长约12cm,径约1.3cm,胫、腓骨较细小,微弯曲。骨质不甚沉重,外表黄白色,断面骨膘不太厚实。
药性性味:辛、酸,温。
主治:①《食疗本草》:“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②《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炙黄研末。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貒骨9~15g,泡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