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子

医药知识2023-02-03 05:07:42百科

望江南子

概况

异名:槐豆(《救荒本草》),野鸡子豆(《福建民间草药》),江南豆(《中国药用植物图鉴》),风寒豆、黄豇豆(《江苏药材志》)。

基源:为豆科决明属植物望江南的种子。

原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

余项参见“望江南”条。

生药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剪下荚果,晒干。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等地也产。

鉴别:荚呈圆柱形,微扁,长6~10cm,两侧稍隆起,边沿棕黄色,中央有紫褐色长而宽的带,自尖端伸至他端,并有多列因横隔突出而形成的横凸纹;表面粗糙,具白色小点和稀疏的细毛,基部带有长的果柄。果皮内有纵向并列的棕色隔膜。种子多数,卵形而扁,一端稍尖,直径3~4mm,顶端具斜生黑色条状的种脐,两面四周暗绿色,中央有褐色椭圆形斑点;质地坚硬。味香,富粘液。以荚果长大、不破碎、种子不脱落、无果柄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甘、苦,凉。有毒。 ①《福建中草药》:“甘、辛,凉。” ②《广西中药志》:“微甘、苦,平。” ③《福建民间草药》:“苦,微寒。” ④《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功效:清肝明目,健胃润肠,解毒。

主治:①《纲目拾遗》:“治疔,痈。” ②李承祐《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 ③《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高血压头痛,目赤肿痛,口腔糜烂,习惯性便秘,痢疾腹痛,慢性肠炎。” ⑤《新华本草纲要》:“小儿惊风,痢疾,慢性便秘,消化性溃疡,目赤肿痛,疟疾,急性肝炎,乳腺癌。” ⑥《福建民间草药》:“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 ⑦《江西中药》:“治胃痛,消化不良。” ⑧《药材学》:“治哮喘。种子炒后治疟。” ⑨《广西中药志》:“治头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研末,1.5~3g。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疟疾:望江南子,炒研,每服6~9g,日2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高血压:望江南子,炒焦研末,每服3g,加糖适量水冲服,常服。”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望江南子15~30g,冰糖30g,加水炖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引起的头胀痛,便秘:望江南子15~30g。炒研,水煎服或水煎当茶饮。”

本文标签: 望江南子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