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北豆根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异名:蝙蝠藤(《纲目拾遗》),山豆根(药材名),北豆根(《中国药典》)。
基源:为防已科蝙蝠葛属植物蝙蝠葛的根茎。蝙蝠葛属全世界约2种;中国仅1种,供药用。
原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又名山豆秧根、苦豆根(内蒙古),蝙蝠藤(浙江)。
历史: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载:“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人墙茨侧,叶类蒲萄而小,多岐,劲厚青滑,绝以蝙蝠形、故名”。北豆根一名始见于《中国药典》,有“北方用的山豆根”之意,而与南方所产的山豆根现名广豆根相区别。近年来药厂从中提取生物碱制成片剂及针剂应用。
形态:多年来生缠绕性草本。长达10m以上,全体近无毛。根状茎多横生,细长。茎基部梢木质,小枝绿色,有纵条纹。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长6~12cm,被稀短毛;叶片圆肾形或卵圆形,长宽均约5~15cm,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叶缘近全缘或5~7浅裂,裂片近三角形,叶面绿色,背面苍白色,具掌状脉5~7条。花序腋生,短圆锥状,花小,单性异株;雄花序总花梗长3~7cm,花梗长5~7mm,基部具小苞片1,线状披针形,雄花萼片6,窄倒卵形,花瓣卵圆形,较花萼小;雄蕊10~20,花药球形;雌花通常具3心皮,分离、花柱短。核果球形,熟时黑紫色。种子1,马蹄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55页.第2版.图3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或攀援岩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东北、中南、陕西、四川、贵州。药材北豆根主产于华北、东北及陕西。一般多自产自销。
生药采集: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晒干。
鉴别
性状:根茎长圆柱形,常弯曲,有时可见分枝,长约50cm,直径3~8m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或凸起的细根痕,外皮易成片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木质部淡黄色,中心有类白色的髓。气微,味苦。以条粗长、外皮色黄棕、断面色浅黄者为佳。
显微 根茎(直径约5mm)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外被厚的棕黄色角质层,表皮下方常有断续的木栓层产生,具明显皮孔。皮层细胞多列,有单个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呈分枝状、不规则形、类圆形或类方形。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两侧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韧皮部均为薄壁性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木薄壁细胞具纹孔,并常1~3列径向排在木质部束两侧。射线细胞宽5~13列,有石细胞散在。髓细胞具纹孔。本品薄壁细胞中含细小淀粉粒及小草酸钙结晶。(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40) 粉末:灰棕色,气微,味苦。 ①石细胞,常单个散在,淡黄色或鲜黄色,大多呈特异不规则分枝状,有2~7分枝,个别分枝又有短分枝,顶面观宛似数个细胞重叠,直径43~173μm,少数长至370μm,壁厚12~34μm,有的具1~3个横隔,分2~4小腔,内含棕色物或细小草酸钙砂晶;另有少数石细胞呈类圆形、类长方形或类三角形.直径26~87μm。 ②韧皮纤维 成束或单个散离,呈长梭形,边缘平整或有凹凸,有时具分隔,直径17~34-46μm,壁厚5~12μm,胞腔内有含草酸钙砂晶。 ③草酸钙砂晶,主要存在于皮层细胞及射线细胞中,大多呈棒状或砂粒状,直径1~2μm,少数至9μm。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6~26μm,长至38μm。 ⑤木纤维常与导管毗连,纤维管胞末端尖,直径12~32μm,壁厚3~5μm,有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韧型纤维少数,具单斜纹孔或交叉成十字形。另可见导管、淀粉粒、表皮细胞及木栓细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03)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氨试液1.5ml及苯15ml,振摇,过夜,滤过,滤液用0.5%硫酸16ml分4次提取,合并酸液,用浓氨水碱化,再以氯仿20ml分4次提取,合并氯仿液,加无水硫酸钠少许脱水,滤过,蒸去氯仿至约0.8ml,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8:2:)1滴为展开剂,以山豆根为对照。展距18cm,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7)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化学性质含总生物碱约1%以上,其中以蝙蝠葛碱和蝙蝠葛任碱含量较多[1]。从不同地区产的北豆根中,分离得到的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蝙蝠葛碱(Dauricine)(1)、蝙蝠葛诺林碱(Daurinoiline)(2)、蝙蝠葛新诺林碱(Dauricineoline)(3)、蝙蝠葛苏林碱(Daurisoline)(4)、蝙蝠葛可林碱(Dauricoline)(5)、蝙蝠葛新林碱(Dauriciline)(6)[2];阿朴啡季铵型碱:木兰碱(Magnoflorine)(7)、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8);氧化异阿朴啡生物碱:蝙蝠葛辛碱(Bianfugecine)(9)、蝙蝠葛宁碱(Bianfugenine)(10)、蝙蝠葛定碱(Bianfugedine)(11)、蝙蝠葛啡碱(Menisporphine)(12)、二氢蝙蝠葛啡碱(2,3-Dihydro-menisporphine)、去甲蝙蝠葛啡碱(6-ODemethylmenisporphine)(13)、蝙蝠葛啡诺林碱(Dauriporphinoline)(14)[3]。
此外,还有青藤碱(Sinomenine)、青藤防己碱(Acutumie)、N-去甲青藤防己碱(Acutumidine)、光叶千金藤碱(Stepharine)、碎米蕨叶碱(Cheilanthifoline)、光叶千金藤定碱(Stepholine)等。
附 叶中含青藤碱、双青藤碱(Disinomenine)、千金藤碱(Stephanine)、青藤防己碱及青藤防己次碱(Acutuminine)等。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289。
[2] 药学学报 1991;26(5):387。
[3]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0;21(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