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料豆

医药知识2023-02-03 05:07:11百科

野料豆

概况

异名:零乌豆、马料豆(《本草汇言》),马豆(《本草经解》),豆、细黑豆、料豆(《本经逢源》),鹿霍(《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豆科大豆属植物豆的种子。

原植物: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又名野毛豆(《百草镜》),野大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本品以豆名始载于《救荒本草》,云:“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木上,叶似黑豆,叶面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色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植物名实图考》称为鹿霍。即本品。

形态: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植株疏被黄棕色长硬毛。3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卵状披针形,长1~5cm,宽1~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被白色短柔毛;侧生小叶偏斜状卵披针形;托叶被黄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的2枚合生;花冠红紫色,长约0.4cm;雄蕊10,单体;子房上位,无柄,花柱甚短。荚果条形,长1.5~3cm,宽约0.5cm,表皮被长硬毛。种子3~4粒,黑色。花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92页.图2714)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野、田边、路旁。产于东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

生药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开果荚,收集种子,再晒至足干。药材产于江苏、浙江。

鉴别:干燥种子呈矩圆形,略扁,长约4mm,宽约3mm。种皮外面被有黄褐色污粘状物,擦净后,可见黑褐色的外种皮,上有黄白色斑纹,微具光泽,侧边中央部有长椭圆形的种脐。质坚硬,剥去种皮,内有黄色肥厚的子叶2片。嚼之微有豆腥味。以颗粒饱满、色黑、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化学性质

含脂肪油18%~22%、蛋白质30%~45%、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43。

本文标签: 野料豆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