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医药知识2023-02-03 05:01:34百科

板蓝根

概况

异名:大青(《中药志》)。

基源: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北板蓝)或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南板蓝)的干燥根。菘蓝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有6种,1变种,其中3种供药用。马蓝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20种。

原植物:板蓝根通常有2种: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又名菘青(《中药志》)。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OKtze.〔Baphicanthus cusia(Nees)Bremek.〕。

历史:《本经》载有“蓝”,列为上品。在《唐本草注》“蓝”之条下始出现有菘蓝一名,并指出“蓝”有不同种类。经考证其中尚包括爵床科的马蓝、蓼科蓼蓝和豆科木蓝。《纲目》载:“蓝凡五种.各有主治……,蓼蓝叶如蓼,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按上记载并结合地区用药情况考证,以上所载的菘蓝为中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北板蓝”,即十字花科的菘蓝,而西南和华南地区所习用的“南板蓝”应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形态:菘蓝为二年生无毛草本,常被粉霜,植株高50~100cm。具近圆锥形主根,直径2~3cm,长20~40cm。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4cm,宽1.5~4cm,顶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茎生叶蓝绿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1~4cm,基部圆形或具不明显叶耳;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宽1~1.2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宽1.5~2mm;雄蕊6,4长2短,具蜜腺;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短角果近长圆形,长9~25mm,宽2~7mm,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果瓣具中脉;果梗纤细,下垂或开展。种子1粒,淡褐色,长圆形,长8~10mm。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9册.69页.428图)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原产中国,现黑龙江、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马蓝为爵床科植物,参见“青黛”条。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能耐严寒,忌涝。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留种栽培宜秋播,生产栽培应春播。一般为条播,按行距25~30cm开3~4cm深沟,将种子撒于沟中,每亩用种量1.5~2kg。播后覆土2cm,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分次间苗,以株距13~17cm定植。注意中耕除草,用人畜粪水、化肥及过磷酸钙追肥1~2次。病害有白粉病,可喷洒波美0.3度石硫合剂;霜霉病和黑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根腐病.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穴灌,并拔除病株烧毁。虫害菜粉蝶和小菜蛾,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采集: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板蓝根主产于河北安国,江苏如皋、南通等地,销华东及长江以北地区。此外,安徽、河南也产。浙江、广西、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农业区以及黑龙江大庆均有引种栽培。马蓝根主产于福建仙游,四川江油、什邡、江津。湖南、浙江、广东、广西、云南也产。

鉴别

性状:①板蓝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有的可达40cm,直径0.3~1.2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并有淡灰黄色横长的皮孔。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叶柄残基、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质实而脆,折断面略平坦,皮部淡棕白色至淡棕色,约占半径的1/2~1/4,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涩。以条长、粗大、体实者为佳。 ②马蓝根茎圆柱形,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mm,有时分叉;表面灰棕色。膨大的节上着生细长略弯曲的根,节的上方残留短的地上茎,茎上有对生分枝。质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中央有髓。细根稍柔韧。气微,味淡。

显微 板蓝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2~8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射线宽5~7列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1~3列,部分导管周围有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粒。根头的韧皮射线常有裂隙,导管周围有木纤维束。髓宽广。(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354.355.356) 粉末:淡棕色。 ①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类方形或短圆形,直径2~17μm,脐点明显,点状、短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5分粒组成;半复粒稀少。偶见多脐点单粒,脐点2~3个。 ②石细胞(根头部),2个并列或单个散在,淡黄棕色,呈长条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稍有凹凸,有的一端稍尖突或短分叉,直径17~51μm,长20~156μm,壁厚5~10μm,层纹较明显,孔沟细。 ③网纹导管 网孔较细短,也有具缘纹孔、梯纹、螺纹导管,直径7~119μm。 ④木纤维多成束,直径14~25μm,壁厚约2.5μm,微木化。 ⑤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木化或非木化。(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11页.图49) 马蓝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皮层细胞切线延长,有小纹孔。韧皮部有多数纤维散在,微木化。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4个成群径向排列,木射线宽2~6列细胞,有纹孔。髓部薄壁细胞有小而密的纹孔。本品薄壁细胞中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钟乳体。细根皮层、髓细胞中亦有含钟乳体。(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360、358、359、357)

理化:①取样品粉末2g,加丙酮100ml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点于硅胶G板上,以靛蓝、β-谷甾醇、靛玉红为对照,以氯仿-丙酮(9 1)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5%磷钼酸乙醇液,加热显色,除靛玉红呈红色外,其余斑点均呈蓝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85页.图54-1A) ②将①滤过后的药渣挥尽丙酮,加水50ml,水浴上煮沸30分钟,浓缩至干,加0.1mol/L盐酸2ml,点于未活化的硅胶G板上,以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为对照,以正丁醇-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距18cm,单向展开2次,喷0.5%茚三酮试剂,加热显色,除脯氨酸斑点呈黄色外,其余斑点均呈紫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85页.图54-1B)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化学性质

靛青根含黑芥子甙(Sinigrin)、吲哚甙(Indoxyl-β-glucoside,Indican)(1)、靛蓝(Indigotin)、β-谷甾醇[1],2-羟基-3-丁烯基-1-硫氰酸酯(2-Hydroxy-3-butenyl-1-thiocyanate)、表先依春(Epigoitrin,R-Goitrin)(3)、腺甙(Adenosine)、棕榈酸[2,3]

松蓝根含尿苷(Urid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尿嘧啶(Uracil)、水杨酸、青黛酮(diaone)、胡萝卜甙[4]。全植物分出芥甙(Glucobrassicin 3-Indolymethyl glucosinolate)、新芥甙(Neo-gluco-brassicin,1Methoxv-3-indolymethgl glucosinolate)、1-磺基芥甙(1-Sulpho-3-indolylrnethgl glucosinate)及游离的吲哚醇(Indoxyl)和氧化酶,叶中含菘蓝甙(Isatan B.Indoxyl-5-keto gluconate)[5](2)。还含板蓝根多糖[10]

马蓝根及茎含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羽扇豆酮(Lupenone)[8]和大黄酚(Chrysophanol)[9];全草和叶含靛甙(吲哚甙)(Indican)(2)、靛玉红(Indirubin)、色胺酮(Trytanthrin)、β-谷甾醇、靛蓝(Indigotin)、4(3H)喹唑酮(4(3H)Quinazolinone)、2,4(1H,3H)-喹唑二酮〔2,4(1H,3H)Quinolinedione〕[6]

又板蓝根(未注品种)含微量元素Zn、Cu、Fe、Mn、Mo、Gr、Ni等[7]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3;14(6):7。
[2] 药学通报 1981;16(3):54。
[3] Phanta Med 1981;42(3):308。
[4] 中药通报 1988:13(2):31,13(4):24。
[5]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366。
[6] 李玲 研究生论文 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1992.6。
[7] 微量元素 1987;(4):39。
[8] 中草药 1987;18(11):8。
[9] 中药材 1990;13(5):29。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2):22。

本文标签: 板蓝根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