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大豆
名称出处:《食鉴本草》
概况异名:黄豆(《日用本草》)。
基源: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的黄色表皮的种子。
原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
历史:本品始见于宁原《食鉴本草》。对黄大豆性味有记载(见本条历代医药家论述①)。此外历届本草如:《日用本草》,《本草汇言》、《本草再新》、《本草撮要》、《本经逢原》、《纲目》以及《贵州民间方药集》、《广西中草药》等均有收载。
余项参见“大豆”条。
化学性质种子发芽后晒干含天门冬酰胺、胆碱、黄嘌呤(Xanth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1]、钙、钾、硅[2]、大豆黄酮甙、染料木甙(Genistin)、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C、D、E五个甙元结合的糖甙、叶酸、泛酸(Pantothenic acid)、唾液酸(Sialic acid)[3]并含大豆甙、大豆甙元(大豆素)、丁香酸[4]。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等.江苏药材志.1965:321。
[2] 刘寿山等.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63:37。
[3]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2。
[4] 药学通报 1983;1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