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

医药知识2023-02-03 04:49:36百科

罗勒

概况

异名:零陵香(《植物名实图考》),翳子草(《纲目》),香草(《纲目拾遗》),兰香(《齐民要术》),荆芥(湖北、河南),九层塔、薄荷树(广东),小叶薄荷(广西)。

基源:为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及其变种毛罗勒的全草。

原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毛罗勒Ocimum basilicum L.var.pilosum(Willd.)Benth.,又名香草(云南)。

历史:罗勒一名,陶弘景曾有所论述,其后的唐本草未见记述。至《嘉祐补注本草》正式收录于菜部上品,曰:“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子主目翳及物入目……根主小儿黄烂疮……。北人呼为兰香”《纲目》入菜部荤菜类。《纲目拾遗》在卷前正误4种兰草中的第3种谈及它。《齐民要术》引《韦弘赋叙》曰:“罗勒生昆仑之丘,出西蛮之俗。”而陶弘景亦曾谓:“俗称为西王母菜”,可能汉代由西域传来。所述均与罗勒相符。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具圆锥形主根,其上生有密集的须根。茎直立,上部被倒向微柔毛,绿色,常带有红色,多分枝。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5cm,宽1~2.5cm,先端微钝,基部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牙齿或近全缘;叶柄向基部多少具狭翅,总状花序顶生于茎枝上,由多数具6花交互对生的轮伞花序组成,轮伞花序彼此相距可达2cm;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mm;花萼钟形,长4mm,宽3.5mm,外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柔毛,萼筒2唇形,上唇3齿,中齿近圆形,内凹,具短尖头,下唇2齿,披针形,具刺尖头,齿边缘均具缘毛;花冠淡紫色,或上唇白色,下唇紫红色,冠檐2唇形,上唇4裂,裂片近相等,常具波状皱曲,下唇下倾;雄蕊4,分离,插生于花冠筒中部,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花药卵圆形,汇合成1室。小坚果卵球形,长2.5mm,宽1mm,黑褐色,有具腺的穴陷,基部有1白色果脐。花期7~9月,果期9~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565页.图版120)

生境与分布:多为栽培,中国南部各地有逸为野生的。分布于吉林、河北、新疆,以及华东、中南、西南。非洲至亚洲温暖地带也有分布。

毛罗勒与罗勒的区别在于:茎多分枝上升,叶小,长圆形,叶柄及轮伞花序密被疏柔毛,总状花序延长(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565页 图版120)多为栽培,间或有逸为野生者。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非洲至亚洲温暖地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温暖潮湿气候,不耐寒。宜在土层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种植。于4~5月上旬用种子条播,行距30~45cm,浅播。苗高10cm左右时,按10~16cm株距间苗。也可于2~3月温床育苗,苗高10~16cm时带土移栽。栽后注意浇水,经常松土除草,用人畜粪水追肥2~3次。

采集:9月采收,除去泥沙,切段,晒干。

鉴别:干燥全草为带有果穗的茎枝,叶片多已脱落。茎方形,表面紫色或黄紫色,有柔毛;折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花已凋谢,宿萼黄棕色,膜质,具5裂,内藏棕褐色小坚果。气芳香,有清凉感。以干燥、茎细、无泥沙杂草者为佳。

化学性质

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罗勒烯(Ocimene)、α蒎烯、1,8-桉油精、芳樟醇、香叶醇、柠檬烯、蒈烯-3(3-Carene)、茴香醚(Anethole)、桂皮酸甲酯(Methylcinnamate)、甲基胡椒酚、丁香酚、丁香酚甲醚(Eugenol methyl etter)、3-己烯-1醇(3-Hexen-1-ol)、辛酮3、糠醛(Furfural)、杜松萜醇Ⅰ、Ⅱ(10-Cadinol Ⅰ、Ⅱ)等。另含乌索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车前糖(Planteose)[1~4]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51。
[2]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7;11(2):53。
[3] CA 1988;109:187284e,70381t。
[4] CA 1991;114:118525a。

本文标签: 罗勒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