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

医药知识2023-02-03 04:35:31百科

千屈菜

概况

异名:败毒草、败毒莲、蜈蚣草、对叶莲(《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千屈菜的全草,千屈菜属全世界约35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na L.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粗壮;茎直立,高达1m左右,多分枝,四棱形或六棱形,略被毛。叶对生或3枚轮生,披针形,长4~6(~10)cm,宽1~1.5cm,无柄,有时基部略抱茎。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具短梗;花萼筒状,长5~8mm,具12条细棱,稍被毛,顶端具6齿,萼齿之间有长约1.5~2mm的尾状附属体;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生于萼筒上部,长6~8mm;雄蕊12,6长6短,排成2轮,在不同植株中有长、中、短三种类型;与雄蕊三种类型相应,花柱也有短、中、长三种类型;子房上位,2室。蒴果包于宿萼内,2裂,裂片再2裂。花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74页.图3678)

生境与分布:生于水沟边及湿润的草丛中。分布于中国各地,亦有栽培。

生药

栽培:适于强光、水湿的环境,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壤潮湿地为佳。一般作水生或沼泽植物栽培,亦可露地旱栽。多用分株繁殖。春季4~5月,将根丛挖起,切分数芽为一丛,另行栽于施足基肥的湿地中。栽种后,注意保持栽地的水湿,经常除草。冬天须清除枯枝,任其自然过冬。

采集: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千屈菜甙(Salicarin)、鞣质,并含多量铁及胆碱0.026%[1,2]。其鞣质主要为没食子鞣质,其含量为:根8.5%,茎10.5%,叶12%,花13.7%。种子亦含大量鞣质[3]。花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锦葵花甙(Malvin)、矢车菊素半乳糖甙(Cyanidin 3-monogalactoside)、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和少量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3]。此外,全草还含酞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酞酸二庚酯、酞酸二壬酯等酯类化合物以及β-谷甾醇和黑麦草内酯(Loliolide)[4]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444 。
[2] CA 1921;15:2960 。
[3] CA 1957;51:11362b 。
[4] CA 1973;78:94863u。

本文标签: 千屈菜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