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名精

医药知识2023-02-03 04:23:50百科

天名精

概况

异名:麦句名姜、虾蟆蓝(《本经》),地菘(《别录》),鹿活草(《唐本草》),野烟(《贵州民间方药集》),挖耳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天名精属全世界有20余种;中国约17种,3变种。

原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历史: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唐本草》谓:“天名精鹿活草是也,味甘辛”;《纲目》亦载:“天名精嫩苗绿色,似皱叶菘芥,微有狐气……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小野菊花,结实如同蒿,子亦相似……其根白色,如短牛膝。”按历代本草描述考证,与商品药材原植物对照,基本相符。本种果实为少常用中药鹤虱,《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三版收载鹤虱原植物均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臭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cm,宽5~8cm,顶端尖或钝,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部叶渐小,长圆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沿茎枝腋生,近无梗;总苞钟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顶端尖,中、内层长圆形,顶端圆钝;花序全为管状花,外层雌性,中央两性,黄色。瘦果线形,具细条纹,顶端有短喙。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83页.图637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缘、溪边、荒地、村旁、路边。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朝鲜、日本、越南、缅甸、锡金、伊朗和原苏联高加索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于温暖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坡地及十边地都可种植。种子繁殖,秋播或春播,按行株距33×26cm点播或撒播。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适量追施堆肥。

采集:春、夏、秋季采集,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药材主产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

鉴别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点于硅胶GCMC板上,以苯乙醇(9:1)为展开剂,以特勒内酯、天名精内酯酮为对照。展开后,喷以1%香荚兰醛硫酸溶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89)

贮藏: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全草含10余种倍半萜成分,有天名精内酯酮(Carabrone)、天名精内酯醇(Carabrol)、格拉尼林(Granilin)、埃瓦林(Ivalin)、鹤虱内酯(Carpesiolin)、埃瓦内酯(Ivaxillin)、11(13)去氢埃瓦内酯[11(13)-Dehydroivaxillin]、特勒内酯(Telekin)、11(13)二氢特勒内酯[11(13)Dihydrotelekin]和异埃瓦内酯(Isoivaxillin)[1,2]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83;22(12):2773 。
[2] 植物学报 1988;30(1):71。

本文标签: 天名精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