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蜘蛛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次、蝥(《尔雅》),蝓,蝳蜍(《方言》),网工(《广雅》),蝃蝥(《尔雅》郭璞注),社公(《方言》郭璞解),(《别录》),网虫、扁蛛(《现代实用中药》),圆蛛、癞癞蛛、蛛蛛、到麻(《吉林中草药》)。
基源:圆蛛科圆蛛属动物大腹圆蛛的干燥全体。
原动物:大腹圆蛛Aranea ventricosa(L.Koch)又名蟾蛛(江西)。
历史:蜘蛛首载于《别录》,后世《本草》均有记述,唯寇宗奭叙述颇详,曰:“蜘蛛品多,皆有毒,今人多用之家檐角篱头陋巷之间,空中作圆网,大腹深灰色者耳。”按此,与当今所用之大腹圆蛛符合。
形态:体长19~22cm,雌虫大于雄虫,头部短于腹部,赤褐色,边缘黑色。腹部黄褐色,有明显的黑色叶状斑纹,有两对黑色的肌肉附着点,腹部前端中央部有黄色或红色斑点,腹部下面灰黄色,纺织器黑褐色,步足黄褐色或黑褐色,有赤褐色及黑色环纹。(图见《中国动物药》.72页.图84)
生境与分布:夏、秋间于屋檐、墙角或树枝间结网,傍晚及夜间活动,遍布中国各地。
生药采集:夏、秋间捕捉,置沸水中略煮,晒干或烘干。
药理蜘蛛丝粉1mg于兔血2ml中,可缩短体外凝血时间。
参考文献
中草药1989;2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