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皮

医药知识2023-02-03 03:31:36百科

黄刺皮

概况

异名:黄三刺皮(通称),三颗针(青海)。

基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直序小檗的茎皮。

原植物:直序小檗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

形态:落叶灌木,高约2m。老枝灰黄色,有稀疏细小疣状突起,刺常单生,或无刺。叶厚,近圆形、矩圆形或宽椭圆形,长3~6cm,宽2.5~4cm,先端圆钝,基部圆形,边缘有刺状细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下面亮黄绿色,无白粉。总状花序有花15~30朵;花黄色,花瓣倒卵形。果序直立;浆果椭圆形,红色,无白粉。(图见《中药大辞典》.2054页)

生境与分布:生山地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北、河南、湖北。

生药

采集:4~5月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粗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部,晒干。

化学性质

皮含小檗碱[1,2]

附 根含小檗碱、小檗胺、掌叶防己碱、药根碱[1,2]

参考文献

[1] 植物分类学报 1974;12:383。
[2] 植物学报 1978;20:256。

本文标签: 黄刺皮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