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皮哨子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异名:无患子、菩提味、黑苦楝(《滇南本草(整理本)》),油患子(四川)。
基源: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川滇无患子的果皮或种子
原植物:川滇无患子Sapndus delavayi(Franch.)Radlk.
形态:落叶乔木,高10~15m。枝有暗黄色皮孔,新生枝被暗灰色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20~35cm。小叶8~14,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6cm,宽2.5~6cm;先端短尖;基部圆或钝,两侧不对称,全缘,两面沿脉被疏短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顶生,长12~25cm,与花柄同被短柔毛;花小,白色;萼片5,卵形,基部暗紫色,边缘近膜质,有缘毛;花瓣通常4;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mm;花盘偏于一侧,半月形,肥厚;雄蕊8,比花瓣短;子房密被毛。果爿近球形平滑,直径1.5~2.2cm,黄色,果皮肉质,种子里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18页.图316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密林、沟谷、田边或疏林中。分布于湖北西部云南、四川、贵州。中国西南各地为较常见的栽培植物,陕西、甘肃也偶有种植。
化学性质种子含油15%[1]。外果皮中含11个皂甙,其两个为新皂甙:皮哨子皂甙(Hishoushi-saponin)A和Ee。其余9个为已知的皂甙结构:单皂甙(Monodesmoside)2~4,8~10(已从Sapindus mukurossi中分离);13是齐墩果酸3-o-D-木吡喃-(1→3)α L鼠李吡喃-(1→2)-α-L-阿拉伯吡喃糖甙(即Clematis chinensis中皂甙成分的次皂甙);15和16分别为3、4皂甙的二乙酰化合物[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0。
[2] Chem Pharm Bull 1986;34(5):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