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褶孔菌

医药知识2023-02-03 02:54:35百科

桦褶孔菌

概况

基源:为多孔菌科革裥菌属真菌桦革裥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桦革裥菌Lenzites betulina(L.)Fr.

形态:菌盖革质或较硬,无柄,半圆形,覆瓦状,达5×10cm,厚达1.2cm,初期灰白色,后期变为青黄色,干后呈土黄色或深肉桂色;菌肉白色或近白色,干后浅土黄色至土黄色,厚0.5~1.5mm;菌褶白色,干后土黄色,宽3~11mm,间距1~1.5mm,大多不分叉,有时分叉或部分相互交织呈孔状;褶缘薄,锐或钝,完整至波浪状,后期稍呈锯齿状。孢子长椭圆形,稍弯曲,无色,4~6×2~2.5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102页.图37)

生境与分布:生于槭、椴、桦、杨及栎等阔叶树的腐木上,偶然也生于云杉及冷杉等针叶树上。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化学性质

子实体中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结合型氨基酸[1]以及多种微量元素[2]。 游离氨基酸有:丙氨酸、亮氨酸、二羧氨酸、牛磺酸、瓜氨酸、肌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等。结合型氨基酸的组成与游离氨基酸相同。菌丝中的氨基酸与子实体中的氨基酸相同。微量元素有:Ca、Zn、Cu、Fe、Mn、P、Cd等。

参考文献

[1] Fitopatologia 1978;12(4):292。
[2] Nippon shokukin Kogyo Gokkaishi 1990;37(6):468。

本文标签: 桦褶孔菌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