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大土黄连
名称出处:《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土黄柏(广东、福建),土黄连(广东),黄柏刺(福建)。
基源: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华南大十功劳的根。
原植物:华南十大功劳Mahonia japonica(Thunb.)DC.,又名土黄柏(广东、福建),土黄连(广东),黄柏刺(福建)。
形态:常绿灌木。高达4m;全株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单数羽状复叶,长约45cm;小叶11~17,厚革质,椭圆卵形或披针形,长4~10cm,宽2.5~3.5cm,侧生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先端渐尖有锐刺,基部圆形或近截形,每边有2~6粗大刺状齿,齿距约1cm,上面暗灰绿色,两面叶脉不明显。总状花序下垂,长10~25cm,约10个簇生;花黄色,花梗细瘦,长6~10mm;苞片阔披针形;萼片9;花瓣6,顶端2裂;雄蕊6;子房有胚珠4~5。浆果卵形,长8~9mm,直径4~5mm暗紫色,有粉。(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77页.图155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也有栽培。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云南。
化学性质附 叶含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1.566%,小檗碱0.035%、巴马亭(Palmatine)0.035%,药根碱(Jatrorrhizine)0.087[1]。茎含生物碱约0.31%,其中有小檗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碱(Magnoflorine)、异粉防己碱和小檗胺(Berbamine)[2]。果实含小檗胺[4]。愈伤组织幼苗含小檗碱、木兰碱、巴马亭、黄连碱、药根碱和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3]。
参考文献
[1] CA 1953;47:108069f 。
[2] 药学杂志(日) 1961;81:1090 。
[3] CA 1983;99::155196m 。
[4] 医学研究通讯 1977;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