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苦梨根

医药知识2023-02-03 02:26:12百科

野苦梨根

概况

基源:为蔷薇科栒子属植物厚叶栒子的根。栒子属有90余种:中国产50多种。近10种药用。

原植物:厚叶栒子Cotoneaster coriaceus Franch.

形态:常绿灌木,高1~3m;枝开展,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幼时密被黄色绒毛,逐渐脱落,老时无毛。单叶互生;叶片厚革质,倒卵形至椭圆形,长2~4.5cm,宽1.2~2.8cm,先端圆钝或急尖,具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绒毛;叶柄长4~8mm,幼时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渐稀疏。花小形而密集,成复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密被黄色绒毛;花梗长1~2mm,花直径4~5mm;萼黄色绒毛;花梗长1~2mm,花直径4~5mm;萼筒钟状,外面密生绒毛;萼片5,三角形,先端急尖;花瓣5,宽卵形,平展,先端圆钝,内面基部稍具细柔毛,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花柱2,与雄蕊近等长,子房先端有柔毛。果实倒卵形,长4~5mm,红色,表面有少数绒毛残留。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图版18∶9-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800~2700m的沟边草坡或丛林中。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药性

性味:苦,凉。

功效:消肿,解毒。

主治: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野苦梨根皮,捣烂包患处,未溃者全包,已溃者留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贵州民间药物》:“治红肿恶毒:鲜野苦梨根皮,捣烂包敷患处,未溃者全包,已溃者留头。”

本文标签: 野苦梨根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