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刺沙蓬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概况异名:猪毛菜、大翅猪毛菜(东北)。
基源:为藜科猪毛菜属植物刺沙蓬的全草。猪毛菜属全世界约130种;中国产36种1变种。
原植物: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 Iljin,又名刺蓬(《中国植物志》),风滚草(东北)。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自基部分枝,被短粗糙毛。有白色或淡紫红色条纹。叶互生,条状圆柱形,肉质,无毛或生短糙硬毛,长1.5~4cm,宽1~2mm,先端有硬针刺,基部扩展,扩展处边缘为膜质。花序穗状,顶生,小苞片卵形,顶端有刺状尖;花两性,腋生;花被片5,长卵形,膜质,无毛;果期自背侧中部生翅,翅膜质,无色或淡紫红色,全部翅(包括花被)直径7~10mm;花被片翅以上部分近革质,顶端薄膜质.向中央聚集成圆锥状;柱头2,丝状,长为花柱的3~4倍。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横生,直径约2mm。花期8~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5卷.2分册.185页.图版41∶12-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河谷砂地、砾质戈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季开花时采割全草,晒干。
化学性质含甜菜碱、琥珀酸、草酸和多糖[1]。尚含消旋1,2,3,4-四氢-6,7-二甲氧基-1-甲基异喹啉[(±)-1,2,3,4-Tetrahydro-6,7-dimethoxy-1-methylisoquinoline]和消旋1,2,3,4-四氢-6-羟基-7-甲氧基-1-甲基异喹啉[(±)-1,2,3,4-Tetrahydro-6-hydroxy-7-methoxy-1-methylisoquinoline][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2。
[2] Dictionary of Alkaloids.Indexes.Chapman and Hall Ltd,198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