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医药知识2023-02-02 16:42:47百科

菟丝子

概况

异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源》),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物志》),萝丝子(《江苏植物药材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其他金灯藤、欧洲菟丝子、南方菟丝子和大花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的种子部分地区也药用。菟丝子属植物全世界约170种,中国约有10种。

原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金灯藤Cuscuta japoniica Choisy,又名大菟丝子《中药志》,日本菟丝子《中草药》。欧洲菟丝子Cuscuta europaea Linn.。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大花菟丝子Cuscuta reflexa Roxb.又名展瓣菟丝子《中药志》。

历史:菟丝子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证类本草》引苏颂之言:“夏生苗如丝综蔓延草木之上,或云无根假气而生,六、七月结实,极细如蚕子,土黄色,九月收采暴干。”李时珍曰:“多生荒园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长沿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根据这些记载,证明本草所记菟丝子与现今使用的菟丝子,其原植物是一致的。

形态: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为1mm,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成小团伞花序,近于无总花梗;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仅1mm许;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长约1.5mm,顶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mm,裂片三角状卵形,项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宿存;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边缘长流苏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等长或不等长,柱头球形。蒴果球形,直径约3mm,几乎全为宿存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的周裂。种子2~4,淡褐色,卵形,长约1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146页.图版31:4~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3000m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疾藜科等多种植物上。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四川、云南等省。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鲜、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金灯藤 与菟丝子的区别是花柱单一,柱头2裂,花冠长3~4mm。花期8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146页.图版31:8~11)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欧洲菟丝子 与菟丝子的区别是柱头伸长呈圆柱状、棒状或短圆锥状,但比子房短许多;萼片不增厚。(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146页.图版31:1~3)生于海拔840~3100m的路边草丛阳处,或河边,山地,寄生于菊科、豆科、藜科等草本植物上。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欧洲、北非、和西亚有分布偶见于美洲。

南方菟丝子 与菟丝子的区别是: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蒴果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规则开裂。(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153页.图版32:1~3)生于海拔50~2000m田边路旁的菊科蒿子、豆科、马鞭草科牡荆属等草本或小灌木上。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省。分布自亚洲的中、南、东部向南经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以至大洋洲。

大花菟丝子 与菟丝子的区别是:花柱单一,极短,柱头2,舌状长圆形,明显较花柱长;花较大,花冠长5~9mm。(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146页.图版31:12~16)生于海拔900~2800m的路旁或山谷灌丛中,分布于中国湖南、四川、云南、西藏。阿富汗、巴基斯坦,经印度、泰国、斯里兰卡至马来西亚也有。

生药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全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菟丝子主产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江苏、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大花菟丝子产于甘肃、山东、江苏、河北、四川等地。

鉴别

性状:菟丝子种子类球形或卵圆形,膨大部分稍扁,直径1~ 1.5mm,一端略呈喙状突出偏向一侧,微凹处有浅色圆点,中央有条形的种子;表面淡褐色或灰黄色,略粗糙,在扩大镜下可见有密细小点。种子用开水浸泡,表面有粘性,加热煮沸至种皮破裂,则露出黄白色细长卷旋状的胚。气无,味淡。

以粒饱满者为佳。

大花菟丝子种子性状与上种相似,比菟丝子大,直径2~3mm,表面淡褐色或黄棕色。

显微 菟丝子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为1列大形类方形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木化,细胞外壁中央凹下,角隅处角状突起,内含棕色物。栅状细胞狭长2列,外列细胞略短,壁木化,内列细胞较长,壁非木化,外侧近交界处有光辉带。其下为颓废的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壁厚,内含糊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585页.图371)粉末灰黄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黄棕色,断面观细胞2列,外方有表皮,外列栅状细胞长13~24μm,宽4~9μm,壁较薄,木化,内列栅状细胞长32~56μm,宽4~9μm,壁较厚,非木化,光辉带位于内列栅状细胞的上部;表面观为多角形稍皱缩的细胞群。 ②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直径19~37μm,侧壁稍增厚;表面观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 ③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壁厚薄不一,含细小淀粉粒,直径2~6μm,并含脂肪油滴。 ④子叶细胞断面观叶肉组织有明显的三角形细胞间隙,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⑤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6~19μm。(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63页.图275)

理化:取样品粉末2g,用石油醚脱脂,脱脂粉末加甲醇20ml,冷浸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点于硅胶G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3)为展开剂,展距10.6cm,喷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灯下观察,显蓝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586页.图372)

加工炮制:①酒菟丝子 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至开裂,不断翻动,待水被吸尽呈稠粥状时,加入黄酒白面拌匀,取出,压成大片,切成长方块(长约2cm,宽约1.5cm,厚约1cm),干燥。每菟丝子100kg,用黄酒15kg,白面15kg。 ②盐菟丝饼 取净菟丝子用盐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菟丝子100kg,用食盐2kg。 ③炒菟丝子 取净菟丝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有爆裂声时,取出放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酒菟丝饼、盐菟丝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树脂、糖类[1]、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α-Carotene-5,6-epoxide)、蒲公英黄质(Taraxanthin)、叶黄素(Lutein)[2]、檞皮素、紫云英甙、金丝桃甙、檞皮素-3-O-β-半乳糖-7-O-β-葡萄糖甙[3]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 1972:417。
[2] Phytochemistry 1965;4(2):349。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5):292。

本文标签: 菟丝子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