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医药知识2023-02-03 02:05:58百科

藿香

概况

异名:土藿香(《滇南本草》),野藿香,苏藿香(四川,贵州,浙江),兜类婆草(北方各省),薄荷,大薄荷,野薄荷,山薄荷(四川,湖北,江西,浙江),香荆芥花(河北),野苏子(辽宁),合香(陕西),青茎薄荷(广西),杏仁花(湖南)。

基源: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藿香属全世界约9种;中国1种,药用。

原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Lophanthus rugosus Fisch.et Mey.;Elsholtizia monostachya Lévl.et Vaniot;Lophanthus formosanus Hayata),又名紫苏草、水麻叶(四川),青茎薄荷(广西),排香草(《中国药用植物志》)。

历史:今中药材的藿香有广藿香及土藿香,土藿香始于何时未详。藿香始载于《嘉祐本草》,并引《南州异物志》及《南方草木状》的藿香记载。《本草图经》也载:“岭南郡多有之。”从上述典籍看,均应为今之广藿香。《纲目》已说藿香“叶多伪”。是否指土藿香亦不得而知。目前药材市场上所谓的“藿香”多数即指本品。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以上,有香气。茎四棱形,略带红色,上部微披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聚集成圆筒状总状花序,生于主茎及侧枝的顶上;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具15条纵脉,5齿裂,齿有缘毛.并有黄色小腺点;花冠蓝紫色,长约8mm,上唇微凹;雄蕊4,2强,伸出花冠管外;花盘圆盘状;子房深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顶端2裂。小坚果倒卵形,黑褐色,腹面具棱,顶端有短硬毛。花期6~7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134页.图130)

生境与分布:生于草坡或路旁林中,野生或栽培。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常见栽培。

生药

栽培:藿香宜温暖湿润气候,北方作一年生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而湿润的砂质壤土中栽培。用种子繁殖,在3~4月春播或9~10月秋播。一般采用点播或撒播。点播的株行距27× 30cm,深约1cm,将种子拌入细土中匀撒穴内,每亩用种量0.5kg。播后覆薄土,镇压后浇水。苗高7~10cm时间苗和补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用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追施。雨季注意排水。栽后能连续收获两年。第3年应换地另种。病害斑枯病,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枯萎病,应拔除病株烧毁,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或浇灌病穴。虫害红蜘蛛,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银纹夜蛾,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采集:藿香于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段阴干。 藿香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湖南。

鉴别

性状:藿香地上部分长30~90cm,常对折或切断扎捆成束。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节间长3~10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绿色,纸质,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卵形或三角状长卵形,长2~8cm,宽1~6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叶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气芳香,味淡而微凉。以茎枝色绿、叶多、无杂质残根、具香气者为佳。

显微 藿香粉末棕黄色。 ①非腺毛1~4细胞,先端长尖,稍向一侧偏弯,有的(叶)顶端细胞较大,直径12~28μm,长17~303μm,壁厚3~5μm,表面流状突起细密,有的不明显。 ②腺鳞大多破碎。完整者头部扁圆形,4或8细胞,以8细胞为多见,直径63~91μm,内含淡黄色物;柄单细胞,极短。 ③小腺毛头部圆形,1~2细胞,直径13~27μm;柄单细胞。 ④草酸钙针晶极细小,散在于叶肉、茎表皮细胞偶或石细胞中,长至8μm。也有呈细胞杆状或梭状,少数片状,直径1~3μm。 ⑤石细胞多单个散在。呈类长椭圆形、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边缘不平整,直径15~51μm,壁厚4~11μm,有的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⑥柱鞘纤维大多成束,淡黄色或黄色。长梭形或长条形,末端斜尖或平截,有的边缘波状弯曲,直径10~29μm,壁厚4~12μm,木化,孔沟明显。 ⑦木纤维多成束,淡绿黄色。细长,末端长尖或斜尖,直径10~22μm,壁厚2~8μm,纹孔极细小而稀少,孔沟多不明显。 ⑧茎表皮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表面观呈长方形、类方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0~22μm,壁稍厚,部分略呈连珠状,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⑨厚角细胞呈长条形,直径12~22μm,壁厚5~10μm,有角质样光泽。(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第701、735页、图344、361)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全草含挥发油0.2%~0.5%,油中主为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1),另含少量苧烯(Limonene)、α,β-蒎烯(α,β-Pinene)、对伞花烃(PCymene)、芳樟醇(Linalool)、l-丁香烯(l-Caryophyllene)、β-葎草烯(β-Humulene)、γ-杜松烯(γ-Cadinene)、β-榄香烯(β-Elemene)、α衣兰烯(dYlangene)、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菖蒲烯(Calamenene),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辛酮-3(3-Octanone)、辛醇-3(3-Octanol)、辛烯1-醇-3-(1-Octen-3-o1)等[1]。全草尚有刺槐素(Acacetin)、刺槐素-7-O-β-D葡萄吡喃糖甙(椴甙,Tilianin)、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异藿香甙[2,3]。还含有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4]。藿香(Agastache rugosa)多以鲜品药用。商品藿香自古多习用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中国药典(1995版)的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亦用广藿香或其挥发油。

广藿香的挥发油成分请参见本书第一卷608页,及文献[1];其挥发油中的抗真菌成分为广藿香酮(Pogostone)(2),广东石牌所产广藿香的茎、叶所得的挥发油含量低,但其中广藿香酮为主,海南所产广藿香茎、叶的挥发油量较多,但广藿香酮甚微[5]广藿香茎、叶中另含5,7,4′-三羟基黄酮(芹素,Apigenin)、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鼠李素,Rhamnetin)、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商阹素,Ombuin)、5,4′-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厚柄花酚,Pachypodol)、芹素-7-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甙、芹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trin)[6]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 中草药学(下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15,940。
[2] Khim Prir Soedin,1979;(5):642。
[3] Chem Pharm Bull,1981;29(6):1777。
[4] 中华药学杂志,1963;1(4):307。
[5] 科学通报,1997;27(7):318。
[6] Chem Pharm Bull 1981;29(1):254。

本文标签: 藿香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