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宜母子
名称出处:《事物绀珠》
概况异名:黎檬子(《东坡志林》),黎朦子(《桂海虞衡志》),宜母、药果(《广东新语》),柠檬(《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芸香科柑桔属植物檬的果实。
原植物:檬Citrus limonia Osbeck(C.1imonelloides Hayata),又名广东柠檬(《海南植物志》)。
历史:黎檬子最早见于《东坡志林》,元明时多叫宜母子,估计已作药用,但缺乏有关药用记载。作为药用,最早见于《广东新语》:谓“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元时于广州荔支湾作御果园,栽种里木树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里木即宜母子也,一名黎檬子……宜母子以盐腌之,岁久色黑,可治伤寒痰水,一名药果”。后《岭南杂记》、《粤语》、《药性考》、《植物名实图考》等文献,均有类似记述。目前一些药学著作,常将本品称作柠檬,看来欠妥。柠檬(Citrus limon Osbeck(L.)Burm.f.)又名洋柠檬,产地中海地区,在国外药用历史悠久,但引入中国不到百年,栽培很少,尚未广泛作为药用,而其形态特征,所含成分,疗效等和黎檬不尽相同。黎檬有红柠檬、白柠檬等品种和栽培变种香柠檬Citrus limonia Osbeck cv.meyerii(C.meyerii Tanaka)又名香檬、北京柠檬,果实均入药。
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1.5~2.5m,少数达6m;枝有刺,嫩枝青绿色,具棱。叶互生,单生复叶,具腺点;叶柄长0.9~1.1cm,叶翼不甚明显;叶片长椭圆形至椭圆形,长6.5~12cm,宽2.8~5cm,先端圆钝或稍狭,钝头,基部楔形或圆钝,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绿黄色,上下均具光泽。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两性,芳香;花蕾长圆形,淡紫红色;萼宿存,浅杯状,5裂,裂片为短三角形;花瓣5,背面淡紫色,腹面白色,长1.3~1.5cm;雄蕊25~28,花丝下部或基部不规则合生成数束,有时个别分离;花盘杯状,明显凸起;子房卵形或近球形,基部稍狭,花柱为子房的2~3倍长,柱头约与子房等粗。果实扁圆形或近球形,直径3.5~5.2cm,红色、橙红色、橙黄色或淡黄色,果面油胞平生或凹入,有时顶部有乳头状突起;果皮薄,易剥离;瓤囊8~10,味极酸,略带柠檬香味,中心柱空虚。种子卵形,平滑,多胚,子叶淡绿色。花期春季,果实秋冬季成熟。(图见《海南植物志》.第3卷.51页.图559)
生境与分布:常野生于山坡灌丛开旷地带,或栽培于村落、房舍前后,亦有作为绿篱的。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以广东至云南东南部一带栽培较多。
化学性质果皮含橙皮甙、β-谷甾醇、γ-谷甾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