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乌豆根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异名:山豆根(《中药大辞典》),野松皮、短槐、西南槐(《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蝶形花科槐属植物西南槐树的根。
原植物:西南槐树Sophora mairei Pamp.[Sophora Prazeri prazri var.mairei(Parnp.)Tsoong]
形态:灌木,高1~2m,小枝密被棕色软毛。羽状复叶,长6.5~15cm;小叶11~17,长圆形或披针形,下部小叶较小,向上渐大,长2~7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嫩时下面密被棕色或灰色贴伏短柔毛。总状花序与叶互生或近对生,长7~14cm;总花梗、花序轴、花梗密被棕色长柔毛;萼钟状;长0.8~0,9cm,密被棕色贴伏绢毛;花冠黄棕色或灰黄色。荚果长2~5cm,宽约1.2cm,串珠状。种子1~3。花期5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58页.图2446)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河谷湿润灌丛中或石壁上。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广西。
药性性味:苦、涩,凉。
功效:清热除湿。
主治:劳伤,水泻。
用法用量:内服:泡酒或磨水服,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