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黑面神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异名:鬼画符(《广西中药志》),野甜菜、帕弯顿(傣语)(《云南西双版纳傣药志》),黑面叶、暗鬼木、青凡木、铁甲将军、夜兰茶、四睛草、乌漆臼、山树兰(《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大戟科黑面神属植物黑面神的枝、叶。
原植物: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L.)Hook.f.
历史:黑面神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云:“散疮消毒,洗烂肉、漆疮、解牛毒。偶见诸毒,食此必觉香甜。”《本草求原》记:“黑面神,一名钟馗草,言其叶黑也。”所述均即本种,本种叶片干后成黑色。
形态:直立灌木,高2~3m。树皮灰棕色,枝圆柱形,多叉状弯曲,表面有白色细小皮孔,小枝浅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极短,长2~4mm;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长2.5~5cm,宽2~3cm,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干后变黑色,两面光滑无毛。花极小,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和花盘,单生或2~4朵簇生于叶腋。花萼顶端6浅裂;雄花花萼陀螺状或半球形,雄蕊3,花丝合生;雌花花萼至果期扩大呈盘状,变褐色,子房3室,每室2胚珠。核果外果皮肉质,近球形,直径约6mm,位于扩大的宿存萼上,呈深红色。花果期4~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86页.图2902)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荒野及近水边灌丛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中南半岛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摘嫩枝叶。药材产于广西、广东。
鉴别:新鲜枝叶深绿色,干后成黑色。枝扁圆形,表面有棱及沟,并有白色细小的皮孔,质硬而脆,断面灰棕色,中有髓腔。叶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带红。质脆易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1]。
附 同属植物鼠李黑面神(Breynia rhamnoides Muell.)的叶含三十烷、三十酸、三十五酸、蜡醇,羊毛甾醇,胆甾醇[2]。同属植物药用黑面神(B.officinalis Hemsl.)茎木含黑面神素A,B(Breynin A,B)[3]。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86。
[2] CA 1979;90:51386w。
[3] CA 1992;117:13146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