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法落海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异名:发落海(《滇南本草》),骚独活(四川小金)。
基源:为伞形科独活属植物法落海的根。
原植物:法落海Heracleum apaensis(Shan et Yuan)Shan et T.S.Wang(Angelica apaensis Shan et Yuan),又名阿坝当归(药学学报)
历史: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称为“发落海”。《纲目拾遗》作“法落海”,谓:“产于云南东川府法戛地,……治心痛如神。”雍正《云南通志》记载:“东川府物产,法落海出法戛,治心痛”。道光《云南通志》:“法落梅,一名法落海。”《一统志》:“出法戛,治心痛”。《东川府志》:“叶类黄莱菔,茎红,花碎白,如葱韭味。法罗海村产者为佳”,可见《纲目拾遗》与《云南通志》所载名称、产地、主治相符合,而《云南通志》有关形态描述亦与云南东川产法落海的原植物法落海吻合,疗效亦一致。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柱形至圆锥形,径约2.5cm。茎粗壮,中空,表面红棕色,有纵沟纹,被有白色短柔毛。叶有柄,叶柄长8~10cm,基部具宽卵圆形阔兜状抱茎的叶鞘,长约7crn,宽3.5~4cm;叶片轮廓为长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二~三回羽状分裂,具3~4对羽状裂片,末回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5cm,宽1.5~2.5cm,羽状分裂,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渐简化,无叶柄,仅具宽阔叶鞘,叶片较小。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直径达20cm,花序梗长16~20cm,被粗柔毛。无总苞;伞辐28~35,长6~15cm,带紫色,有稀疏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30余朵;小总苞数片,线形,长12~14mm;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二型;花柱基短圆锥形。双悬果广椭圆形,黄棕色,质厚,长约5mm,宽4~6mm,光滑无毛;分生果棱槽中各有油管1,长达果中部以下,合生面无油管。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3分册.185页.图版7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800m左右的山坡阴湿林下草地或灌丛中。产于四川(小金),云南(东川)。
化学性质根含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氧化前胡素水合物(Oxypeucedaninhydrate)、法落海素(Apaensin)、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白当归脑(Byakangelico1)、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等香豆素成分,还含少量挥发油。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9;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