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麝香草
名称出处:《上海药用植物图鉴》
概况异名:百里香(《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麝香草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麝香草Thymus vulgaris L.
形态:灌木状常绿草本。茎坚硬直立,高18~30cm,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2mm,宽约4mm,先端尖,叶缘稍反卷,全缘,基部广楔形,上面具短茸毛,并密生腺点。枝梢疏生轮伞花序;花萼表面有短柔毛及腺点,绿色,下唇2裂成针刺状,上唇3裂,裂片较下唇裂片为短;花冠粉红色,比花萼稍长,上唇直立,油腺明显,有樟脑香味。雄蕊2强,超出花冠,花药红色;雌蕊柱头2裂,红色。小坚果棕褐色。花期5~6月。
生境与分布:原产地中海沿岸。中国有栽培。
生药采集:5~6月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性质盛花期的全草含挥发油0.8%~1.5%[1,2],挥发油中含百里香酚(Thymol)(1)为油中的主要成分可达50%。还含有香荆芥酚(Carvacrd)、对-聚伞花素(P-Cymol)、L-α-蒎烯(L-α-Pi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l-龙脑(l-Borneol)、石竹烯(Caryophyll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醇脂(Linalyl-acetat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2-甲基-6-亚甲基庚二烯-2.7-醇及其乙酸酯。
另不同的化学型品种其挥发油的单萜成分有所不同,可分别在牻牛儿醇(Geraniol)、芳樟醇、α-松油醇、香荆芥醇、百里香酚或侧柏醇-4(Thujanol-4)及松油醇4(Terpineol-4)成分上有差异[3,4]。
全草含皂甙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喹啉-4-羧酸(Cinchonic acid)及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Luteolin-7-β-glucoside)、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Luteolin-7-diglucoside)。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trimethoxyflavone,即Cirsilineol、5,6,4′-三羟基,-7,8,3′三甲氧基黄酮,即Thymonin)、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5],4′,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4′,5-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6]。麝香草另含有联苯酚醌化合物4-[4-羟基-2-甲基-5-(1-甲基乙基)苯基]-3-甲基-6-(1-甲基乙基)-3,5-环己二烯-1,2-二酮(2)、2,2′-二甲基-5,5′-双(1-甲基乙基)-[双-1,5-环己二烯-1-基]-3,3′,4,4′四酮(3)、2-羟基-5-[4-羟基-2-甲基-5-(1-甲基乙基)苯基]-6-甲基-3-(1-甲基乙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4)、3,4,3,4-四羟基-5,5-二异丙基-2.2-二甲基联苯(5)[7,8],鞣质(Tannin)[9]。
参考文献
[1] 徐国钩、赵守训等.生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238。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743。
[3] Phytochemistry 1973;12(7):1683。
[4] CA 1972;76:83683t。
[5] Phytochemistry,1982;21(10):2581。
[6] Agric Bid Chem,1989;53(11):3043(CA 1990;112:115744u)。
[7] CA 1989;111:130731k。
[8] Chem Pharm Bull,1989;37(7):1816。
[9] Susan Budavan,Merck Index,12ed.,1996:1603(#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