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滇星蕨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藤碎补(《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千里马、赶山鞭(《贵州中草药名录》),上树草(四川)。
基源:为水龙骨科星蕨属植物滇星蕨的根状茎。
原植物:滇星蕨Microsorium hymenodes(Kunze)Ching(Polypodiumhymenodes Kunze)
形态:攀援植物,高约35cm。根状茎长而横生,粗2~3mm,黑色,具披针形棕色鳞片,渐尖头,常脱落。叶近生;叶柄长4~5cm,淡棕色;叶片纸质,披针形,长20~30cm,中部宽约2cm,尾尖或渐尖,向基部渐变狭,并下延于叶柄,边缘波状,光滑,干后绿褐色;叶脉略可见。孢子囊群大,圆形,散布于叶背面。
生境与分布:附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湖南、广西。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越南也有分布。
药性性味:微苦,凉。
功效:清热止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治肺热咳嗽,跌打损伤,淋浊。”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草:用于咳嗽,骨折,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