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艾虎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基源:为鼬科动物艾虎的全体(或肉)。
原动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又名艾鼬(《中国动物图谱》)地狗、两头乌、臭狗子(俗称)。
形态:体形象黄鼬,但个体稍大。雄体大,最大个体重达1kg,雌体较小,平均约500g,体长290~460mm;尾较短而细;颈较长,四肢较短。身体背部棕黄或淡棕黄色,腰部背面有些黑尖长毛形成浅黑色,腹侧灰桔黄色。上唇、鼻周和下唇白色,眼周围?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3792.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土窖奂涑N睾谏巢亢投畈孔鼗疑詹糠圩厣霸登匙厣悄谧厣趁婧投羌獠堪咨聿壳匙厣夭俊⑺闹褪篚璨亢趾谏泊蟛客巢垦丈┒撕趾谏?/p>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开阔的山地和草原,有黄鼠、鼠兔及旱獭的地方常见。洞居,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偶能见到。行动敏捷,能攀缘上树。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亦可能捕食鱼蛙。具肛门腺,放出气体恶臭。每年2~3月发情交配,交配期雄兽有争雌的现象。怀孕期约两个月,每胎8~10仔。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甘肃、四川、新疆、西藏。
药性功效:肉:镇惊;脑:解毒。
主治:肉:癫痫。脑:食物、药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肉20~50g;脑10~20g。
参考文章
- 带“艾虎”的诗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