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广州山柑
名称出处:《海南植物志》
概况基源: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广州槌果藤的根、藤、叶及种子。
原植物:广州槌果藤Cappans cantoniensis Lour.(Capparis pumila Champ.ex Benth;Capparis sciaphila Hance)
形态:攀援灌木;幼时被淡黄色柔毛,老枝无毛,褐色或深褐色,具下弯而坚硬的小刺,刺尖近黑色。单叶互生,具短柄,长约6mm;叶片纸或近革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8cm,宽2~3.5cm,无毛,基部急尖或钝,顶端渐尖;中脉明显,侧脉不显。伞形花序组成圆锥状,顶生,每一伞形花序有花数朵;花梗长4~10mm,微被柔毛;萼片4,椭圆形或卵圆形,内面2枚具白色边缘:花瓣4,白色,长圆形或卵圆形,长4~6mm;雄蕊约25枚,花丝长8~12mm,花药淡黄色;子房卵状或圆锥状,无毛,长约1.5mm,具长6~8mm的雌蕊柄。果球形,果柄长7~10mm,直径6~10mm,无毛。种子1枚,稀为数枚。花期3~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6页.图1782)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镇痛,疗肺止咳。
主治:咽喉疼痛,咳嗽,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咳嗽,跌打损伤:广州山柑根适量,水煎服,或研末调敷患处。”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咽喉肿痛,癫痫,胃院痛:广州山柑种子适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