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青藤

医药知识2023-02-03 00:46:58百科

毛青藤

概况

异名:滇防己(《植物名实图考》),青风藤(河南),淮通(贵州称茎)。

基源:为防己科风龙属植物毛青藤和青藤的干燥藤茎。风龙属只1种及1变种,产东亚;中国全产,均为药用植物。

原植物:毛青藤 Sinomenium acutum(Thunb.) Rehd.et Wils.var.cinereum(Diels)Rehd.et Wils.,又名灰毛青藤(云南)。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Manispermum acutum(Miq.)Diels;Cocculus diversifolius Miq.var.cinercus Diels),又名汉防己、青风藤(通称),海枫藤(浙江)。

历史:清风藤始见于《图经本草》,据载:“清风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有,被土人采其叶入药,治风有效。”从上所述,并观其图,与本种不相同,似为青风藤属植物Sabia Colebr.。《植物名实图考》载的滇防己,应为本种植物。今所用清风藤命名,也有名青藤者,可见今古颇为一致。

形态: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长可达7m。根块状。茎圆柱形,带木质,表面灰褐色,内面黄褐色,有放射状的髓部,枝绿色光亮,有纵纹。叶互生,厚叶质或革质,具长柄;叶片卵圆形,长6~12cm,宽4~10cm,顶部急尖或渐尖,基部稍心形,全缘或3~7角状浅裂,叶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幼叶两面均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被毛;雄花花萼4~6,花瓣6,细小;雄蕊9~12,分离。核果扁球形,熟时蓝黑色。种子半月形。花期夏季。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

青藤和毛青藤的主要区别是花序和叶片两面光滑无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上册.361~362页.图378)生于山坡林缘、沟边及路旁。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

生药

鉴别:粉末:灰棕色,气微,味苦。 ①大形石细胞单个散在,常伴有数个木化细胞,呈长圆形、类圆形、纺锤形、提琴形或延长成纤维状,边缘有凹凸,有的分枝,直径42~145μm,长148~412μm(~659)μm,壁厚18~43μm,有的壁上或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②木化细胞呈类圆形、三角卵形、长方形、方形或类椭圆形,直径14~66μm,长25~139μm,壁厚4~10μm,纹孔圆而较大,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细小针晶。 ③表皮细胞横断面观呈类长方形,外壁厚约至31μm,角质化,角质层厚13~52μm,显颗粒性,外壁向内延伸将胞腔分成小室,有的内含细小针晶;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厚,胞腔有分隔。 ④草酸钙针晶细小,充塞于薄壁细胞或木化细胞中,长约至10μm;另有砂晶,直径约2μm。另可见木纤维、导管、柱鞘纤维及木射线细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332)

化学性质

毛青藤根茎中含青藤碱(Sinomenine),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华防己碱(Sinoacutine)、乙基青藤碱(Ethylsinomenine,Isosinomenine)、双青藤碱、四氢表小檗碱(Sinactine,Tetrahydroepiberberine)、土藤碱(Tuduranine)、木兰碱、青藤防己碱、N-去甲青藤防己碱及微量的白兰花碱(Michelalbine)和光千金藤碱以及β-谷甾醉、豆甾醉、di-紫丁香树脂酚(dl-Syringaresinol,dl-Lirioresinol)[1,2]

近年从青藤中分离得到一种生物碱FK20000(1),具有抗肿瘤活性[3]。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74 [2]中草药 1985;(6):40 [3]CA 1988;109:73724t

药性

性味:①《中国药典1977版》:“辛、苦,温。” ②《中国药典1985版》:“苦、辛,平。” ③《湖北中草药志》:“苦,寒。”

归经:《中国药典》:“肝、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利尿。

主治:①《中国药典1977版》:“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大,肢体疼痛。” ②《中国药典1985版》:“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③《湖北中草药志》:“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哮喘,尿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泡酒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四肢浮肿:毛青藤、黄芪、白术各9g,炙甘草3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各种神经痛:毛青藤2~3g,苯海拉明25mg。1次服,每日2~3次。” ②《中草药学》:“治风湿性关节炎:毛青藤适量,水煎冲黄酒服,或水煎常洗痛处。”

本文标签: 毛青藤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