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蝗果

医药知识2023-02-03 00:46:53百科

马蝗果

概况

异名:美丽栒子(《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蔷薇科栒子属植物西南栒子的根。

原植物:西南栒子Cotoneaster franchetii Bois.

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开展,暗灰褐色或灰黑色,嫩枝密被糙伏毛,后渐脱落。叶柄长2~3mm。具绒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厚,椭圆形至卵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幼时被伏柔毛,老时脱落,背面密被白色或带黄色绒毛。聚伞花序生于短侧枝顶端,具花5~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绒毛,苞片线形;花萼钟状,外面被柔毛,内面无毛,萼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瓣粉红色,直立,宽倒卵形或椭圆形,雄蕊20,短于花瓣,花柱2~3,离生,比雄蕊短;子房先端有柔毛。核果卵圆形,桔红色,通常有3小核。花期6~7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177页.图版23:13-16)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或路边林缘。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泰国也产。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苦、涩,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腮腺炎,淋巴结炎,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本文标签: 马蝗果  药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