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藤

医药知识2023-02-03 00:39:04百科

白毛藤

概况

异名:苻(《尔雅》),蜀羊泉(《本经》),毛风藤、排风藤(《本草拾遗》),天灯笼(《钢目拾遗》,望冬红(《植物名实图考》),曼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基源: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的全草。

原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Solanum dulcamara L var.lyratum(Thunb)Sied.et zucc]

历史:白毛藤始载于《本经》。(《尔雅》郭璞注):“今江东有鬼目草,茎如葛,叶圆而毛,子如耳珰也,赤色丛生。”《别录》:“白项,生益州山谷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唐本草》:“白英,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桠,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东人谓之白草。”《纲目》收于草部蔓草类,“白英,俗名排风子是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小白花,子如龙葵子,熟时紫赤色。”据《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均与现代商品相符。《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

形态:多年生蔓性半灌木,长达5m。茎基部木质化,具纵棱线及圆形皮孔,幼枝密生长柔毛 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多为琴形或戟形,长3~8cm,基部有1或2对裂片,枝端叶不分裂,中裂片较大,卵形,两表面密生白色长柔毛,叶基心形,全缘。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外生,疏花数朵,花梗长约10mm,花萼杯状,5齿裂;花冠白色或蓝紫色,径约10mm,5深裂,向下反折,雄蕊5枚,着生于冠筒口;子房卵形。浆果球形,熟时暗红色,径约8mm,有宿萼,种子扁圆,白色,花期7~9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20页.图5394)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边、山野草丛中、竹林或灌丛下。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日本、中南半岛也产。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环境,一般土壤均可栽种。种子繁殖,于4~5月播种,点播、条播均可,定植密度以行株距45×18cm为准。也可分根繁殖,于春季或晚秋进行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适量追肥1次,田间需设枝架,以利茎蔓生长

采集:一般于5~6月或9~11月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

鉴别:茎类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2~7mm;表面黄绿色至从、黄色,被灰白色毛茸,较祖的茎上毛茸较少或无,具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皮孔,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密被毛茸,长卵形,长3~8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戟状3~5裂,上面棕绿色,下面绿灰色,叶柄长2~4cm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折曲状,花冠5裂,长约5mm,棕黄色浆果球形,直径约1.2cm,绿标色。种子近圆形,扁平。气微,味淡

以粗状、叶绿者为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有25种化合物,分为生物碱类、甙类及皂甙类化合物,生物碱类有:番茄烯胺(Tomatidenol)、澳洲茄胺(Solasodine)、蜀羊泉次碱(Soladulcidine)、α-,β-和γ-苦茄碱(α-,β-,γ-Solamar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1]、α.,β-和γ-蜀羊泉胺(α-,β-,γ-,Soladulcine)[25]、青牛胞苦素(Tinosporin)[6]、地奥明(Diosmin)[7]、槐果碱(Sophocarpine)、15α羟基蜀羊泉碱(15αHydroxysoladulcidine)、15α羟基澳洲茄胺(15α-Hydroxysoeasodine)、15α羟基番茄胺(15α-Hydroxytomatidine)、15α羟基番茄烯胺(15α-Hydroxytomandenol)[9]。其中β苦茄碱有抗小白鼠S-180作用[10]。甙类化合物包括:蜂蛛抱蛋甙(Aspidistrin)、β-石蒜三糖甙(β-Lycotnosicle)、β-石蒜四糖甙(β-Lycotetraoside)、2-0-乙酰基-3-0-异丁酰基4-0-异辛酰基吡喃葡萄糖(2-0-Acetyl-3-0-sohutyryl-4-0-isocaprylglu copyranose)[11~13]。皂甙类化合物主要为甾体皂甙: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及亚莫皂甙元(Yamogenin),两者均有抗真菌的作用[15]叶中含维生素C[14]

参考文献

[1] Experientta 1970;26(9):1045。
[2] Planta Med 1958;6:94。
[3] Khlm Prir Soedin 1971;7(2):207。
[4] Acta Chenl Scand 1962;16:1819。
[5] Sb Nauchn Tr Vitebsk Gos Med Inst 1969;13:53。
[6]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62。
[7]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59。
[8] 药学通报 1981;16(2):52。
[9] Ana Chem 1966;694:169。
[10] Science 1965;150(3705):1827。
[11]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7;9(2):51。
[12] Chem Pharm Bull 1985;33(1):67。
[13] Phyrochemistry 1988;22(12):3765。
[14] 化学杂志(日) 1963;83(5):577。
[15] Planta Med 1965;13(2):189。

本文标签: 白毛藤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