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马陆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百足(《本经》),飞蚿虫(李当之《药录》),马轴(《吴普本草》),百节虫(《圣惠方》),蛩(《纲目》),千脚虫(《分类草药性》),篦子虫(《贵州民间方药》),大草鞋虫(《四川中药志》),百脚陆(《泉州本草》),掸子虫(《中国动物药》)。
基源:为圆马陆科动物宽附陇马陆的全体。
原动物:宽附陇马陆Kronopohites svenbdini(Verhoff)
历史:马陆首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又名百足,《吴普本草》一名马轴。《纲目》谓其“辟邪疟。”历代本草多有收载,但近代少有应用。《中国动物药》收归无脊椎类药,名为掸子虫。近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形态:身体呈柱形,长26~30mm,宽2.5~3.5mm。雄性略小。由20个体节组成,可分成头、胸、腹三部、头部有1对触角,无眼,有侧头器;胸部由1~4体节组成,第1体节无足,第2~4体节各有步足1对;腹部由5~20体节组成,第5~18体节的后环节腹面各有2对步足,第19~20节无足。第20节后端有肛门,因此,称为肛节。侧突不甚发达,侧突后有臭腺。胫节与跗节愈合成胫跗节部宽大,是本种与同属其它种的区别点。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山崖阴面有腐殖质的草丛中或树荫凉处。阴天及夜间活跃,有向上攀缘爬树的习性。冬季蛰居。以腐殖质为食。分布于甘肃、四川。
此外,尚有窄附陇马陆Kronopohites swirhoei(Pocock)及尖附陇马陆Kronopohites acuminatus biagrile-ctus Hoffman亦作马陆药用。
生药加工炮制:收得全虫后,糠头炒,令糠头焦黑,取出用竹刀刮足去头,研末。
药性性味:辛,温。 ①《本经》:“辛,温。” ②《别录》:“有毒。”
功效:破积,解毒。
主治:癥瘕,痞满,痈肿,毒疮。 ①《本经》:“主腹中大坚癥,破积聚,癥肉恶疮,白秃。” ②《别录》:“疗寒热痞结,胁下满。” ③《纲目》:“辟邪疟。”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痒疮,敷鱼口痈毒。”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风,去风湿。”
用法用量:外用:熬膏、研末或捣敷。
使用注意:有毒,内服宜慎。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一切疮毒:马陆、滚山珠、癫疙宝、乌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贴。”
单方应用:①《泉州本草》:“治鼻息肉:马陆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 ②《四川中药志》:“治蛾子:马陆、鲜赤葛。共捣烂,敷颈部。”
参考文章
- 复方陇马陆胃药片药学
- 李时珍认为马陆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