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淡竹叶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竹叶麦冬(《中国药用植物志》),长竹叶(《江苏植物药志》),淡竹米(《药材学》),林下竹、土麦冬(《闽东本草》)。
基源:为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的全草。淡竹叶属全世界有3种;中国有2种,入药有2种。
原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历史:《纲目》记载其形态为:“淡竹叶,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该形态与本种基本符合。
形态:多年生,具木质短缩的根头;须根稀疏,其中部可膨大为纺锤形。秆直立,有5~6节,高40~100cm。叶鞘光滑或一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长约1mm;叶片披针形,长5~20cm,宽2~3cm,基部狭缩成柄状,具明显横脉。圆锥花序长10~25cm,分枝长5~10cm,斜升或开展;小穗长7~12mm(连同短芒),宽1.5~2.5mm,具极短的柄;颖先端钝,通常具5脉,边缘较薄呈膜质,第一颖长3~4.5mm,第二颖长约5mm;第一外稃长6~7mm,宽约3mm,顶具短尖头;内稃较短,其后具长约3mm的小穗轴;不育外稃互相密集包卷,并渐狭小,顶端具长1~2mm的短芒。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18页.图83.1959)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山坡林下或荫湿处。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等地区。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几内亚也有。
生药栽培:宜温和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肥沃疏松的壤土均可栽植。用分株繁殖,于春、秋季将植株挖起分成若干小丛,按株行距各33cm穴栽。亦可在3~4月进行种子繁殖,按行距25~28cm开浅沟,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撒入沟内,并覆盖一层细土。出苗后注意除草。每年夏、秋季,应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越冬前还可用堆肥撒施,以利翌年生长。
采集:5~7月花未开时采拔全株,清除杂质,切除须根,薄摊晒于7~8成干时,扎成小捆,晒干。药材主产于浙江余姚、奉化、临海,安徽霍山、歙县、湖南黔阳、邵阳、衡阳,四川温江、邛崃、雅安,湖北孝感,广东清远、从化,江西萍乡、武宁。广西,贵州,福建,江苏,河南,云南等地也产。以浙江产量较大,品质亦较佳。
鉴别
性状:茎圆柱形而稍压扁,长25~30cm,直径1.5~2mm,表面枯黄色,有节,断面中空。叶多数皱缩卷曲,广披针形,长5~20cm,宽1~2.5cm,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脉间有横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叶鞘长约5cm,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无,味淡。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化学性质茎叶含芦竹萜(Arundoin),白茅萜(Cylidrin),蒲公英赛醇,无羁萜。根茎含芦竹萜及白茅萜。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有机酸、氨基酸、糖类[1,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3。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