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菜

医药知识2023-02-03 00:21:59百科

麒麟菜

概况

异名:鹿角菜(《琉球国志》、《植物名实图考》),鸡脚菜(《纲目》、《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鸡胶菜(《福建罗源县志》)。

基源:为红翎菜科麒麟菜属植物麒麟菜的全藻体。

原植物:麒麟菜Eucheuma muricatum(Gmel.)Web.v.Bos.

历史:麒麟菜~名始见于《纲目拾遗》,并云:“出海滨石上,亦如琼枝之类,琼州府海滨亦产。周海山煌琉球国志载:鸡脚菜、麒麟菜皆生海边沙地上,又名鹿角菜,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为膏,切片食。”根据《纲目拾遗》的记载,及曾呈奎教授等结合对海南产的调查,认为,古代文献上的“麒麟菜”因是Eucheuma okamurai(珍珠麒麟菜参见“珍珠麒麟菜”条。但《琉球国志》上称“麒麟菜又名鹿角菜,而《植物名实图考》上鹿角菜的附图为E.muricatum因此,古人所指的“麒麟菜”如是海南产的应是珍珠麒麟菜E.okamurai Yamada如是琉球和中国台湾产的应是麒麟菜E.muricatum Web.v.Bos.。二者都可清热化痰,并都能代替西黄蓍胶作乳化剂。

形态:藻体长12~30cm,宽2~3cm,肥厚多肉,紫红色,软骨质,不规则的分枝。基部具有一圆盘状的固着器,上生有许多的纤维状根,用以附着在生长基质或其他物体上。分枝圆柱形,腋广开,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对生、偏生,或为叉状分枝,顶端往往尖细,四周具疣状突起。分枝互相愈合或附着于其他物体上。分枝上的突起为刺状、疣状或圆锥状,上部的突起密集,下部稀疏。藻体内部结构:皮层的最外2~3层,细胞个体较小,具有色素,向内侧的个体渐大的薄壁细胞,在髓部的中央具有藻丝。本种的髓部中央虽有藻丝,但不如琼枝密集。四分孢子囊集生,稍为突起。囊果突出于藻体表面,为半球形。(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版Ⅸ.70)

生境与分布:生于大干潮线附近1~2m深的碎珊瑚上。分布于中国海南、台湾等地。日本,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澳洲,印度洋等地也有分布。本种为印度-太平洋热带性海藻。

化学性质

麒麟菜和珍珠麒麟菜中有较多的粘液胶质(卡拉胶),其中含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及其钙盐,3,6内醚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内酯及D-木糖等。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88。

本文标签: 麒麟菜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