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刺瓜米草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异名:刺梭罗(贵州铜仁)。
基源: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短菝葜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矮菝葜Smilax nana Wang
形态:直立小灌木,高20~50cm,具细长的根茎。茎和枝条平滑,无刺。叶纸质,矩圆状椭圆形,长5~18mm,宽3~8mm,先端微凸,基部钝,下面苍白色;叶柄长1~2mm,约占全长的2/3~4/5,具狭鞘,无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花未见,总花梗长3~5mm,纤细;花序托不膨大,具卵形小苞片。(图见《中药大辞典》.1276页.2604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400~2700m混交林下。分布于贵州、云南漾濞,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很罕见。
生药采集:全年可挖根。
药性性味:苦、辛,凉。
功效:清热,利尿,祛风。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小便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发烧小便赤:刺瓜米草6g,阎王刺根4.5g。煨水服。”
单方应用:《贵州草药》:“治风湿关节炎:刺瓜米草30g。煨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