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王瓜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老鸦瓜(《图经本草》),马剥儿(《医学入门》),马瓟瓜(《纲目》),鸽蛋瓜(《福建民间草药》),吊瓜(《浙江中药手册》),山冬瓜、水瓜(《闽东本草》),苦瓜莲(《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基源: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的果实。栝楼属全世界约50余种;中国有34种、6变种。
原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Maxim.(Trichosanthes Cavaleria Lévl,;Bryoniei cucumeroides Ser)
历史:王瓜《本经》列为中品。现多以、本草衍义》所载为正品:“王瓜其壳径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熟,红赤色,壳中子如螳螂头者……根与子两用。”其描述与现今王瓜的果实与种子基本相符合。而《唐本草》和《图经本草》所记载的王瓜“叶似栝楼,圆无叉缺”及(《证类本草》)和(《植物名实图考》)王瓜的附图均与现今的王瓜不符。
形态:多年生攀援藤本。块根纺锤形,肥大。茎细弱,多分枝,被短柔毛。卷须2歧,被短柔毛。叶柄长3~10cm,密被短茸毛及稀疏刚毛;叶片阔卵形或圆形,长5~19cm,宽5~18cm,3~5浅裂至深裂,稀不分裂,边缘具细锯齿或波状齿,基部深心形,掌状脉5~7,上面被短绒毛和稀疏刚毛,下面密被短茸毛。雌雄异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或1单花与之并生,总花梗长5~10cm,花梗短,长约5mm,萼筒喇叭形,长6~7cm,被短绒毛,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具极长的丝状流苏;雌花单生,子房长圆形,密被短柔毛。果实卵圆形,长6~7cm,熟时橙红色,顶端具喙。种子横长圆形,长7~12mm,深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果期5~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73卷.第1分册.256页.图版631-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1700m的山谷密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含β-胡萝卜素、番茄烃、豆甾烯-7醇和α-菠菜甾醇[1],尚含7种蛋白酶,并具有较强的酪蛋白酶解活性[2,3]。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309 。
[2] J Biochem 1986;99(2):569 。
[3] CA 1986;105:16885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