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荆芥

医药知识2023-02-02 23:56:20百科

假荆芥

概况

异名:土荆芥、薄荷(《陕西中药名录》),荆芥(《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小薄荷、凉薄荷、大茴香(四川),香薷(甘肃),小荆芥(湖北),樟脑草(广西)。

基源: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荆芥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有40余种,药用的约有5种。

原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 L.(Nepeta bodinieri Vaniot;Calaminthaalbiflora Vaniot)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40~150cm,被白色短柔毛,叶柄细弱,长0.7~3.0cm;叶片卵状至三角状心形,长2.5~7cm,两面被短毛,下面白绿色。聚伞花序2歧状分枝,组成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苞片叶状,或上部为披针形,小苞片钻形;花萼筒状,长约6mm,齿5,钻形,后齿较长;花冠白色,下唇有紫斑点,筒极细,上唇顶端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牙齿;雄蕊4,2强,内藏或略伸出。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mm,径约1mm。花期7~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35页.图522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m宅旁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贵州、四川、云南。自中南欧经阿富汉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中国有时有栽培。

生药

采集:7~9月割取全草,阴干。

化学性质

全草含挥发油,有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异荆芥内酯(Isonepeta lactone)、二氢荆芥内酯、异二氢荆芥内酯、5,9-去氢荆芥内酯、荆芥酸、荆芥酐和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丁香油酚等成分;另含胡萝卜素[1]。又从新鲜茎叶中分得二个环烯醚萜甙类,分别命名为荆芥力甙(Nepetariaside)[2]和荆芥甙(Nepetaside)[3],且它们的结构已确定。从挥发油还分得荆芥内酰胺(Nepetalactam)和2-{八氢-4,7-二甲基-1-氧代-环戊[c]吡喃-3-基}荆芥内酰胺[4]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51。
[2] CA 1987;107∶130926v。
[3] Phytochemistry 1988;27(2)∶469-472。
[4] J Org Chem 1988;53(17)∶3968。

本文标签: 假荆芥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