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巴戟天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三蔓草(《唐本草》),不凋草(《日华子本草》),巴戟(《图经本草》),免子肠(《中药材手册》),鸡肠风(广东、广西)。
基源: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的干根。巴戟天属全世界约80多种,中国约8种。
原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又名黑藤钻、糠藤、三角藤(广西)。
历史:巴戟天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根壮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心。”唐《新修本草》云:“其苗俗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以连珠多肉厚者为胜。”宋《图经本草》云:“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东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者佳。”本种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家候宽昭所定,后来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中国药典1985年版》予以收载,《新华本草纲要》认为本种作为巴戟天用已有多年历史,应予肯定。
形态:缠绕或攀缘藤本。根肉质肥厚,光滑,紫色,圆柱形,支根多少呈念珠状,鲜时外皮白色,干是暗褐色,有蜿蜒状条纹,断面呈紫红色。茎圆柱状,有纵条纹,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老时毛脱落后表面粗糙。叶纸质,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4cm,宽1.5~6cm,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上面初时被疏糙伏毛,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脉腋内有短束毛,叶缘常有疏的短睫毛,侧脉疏,4~6对,稍明显;叶柄长4~8mm,有褐色粗毛;托叶鞘状,长2.5~4mm。花2~10朵组成头状花序,花序直径5~9mm,生于小枝顶端,稀为腋生;萼管倒圆锥形,长2~4mm,顶端不规则的齿裂或近截平;花冠肉质,白色,长约7mm,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被短毛,花冠裂片通常4,长圆形;雄蕊4枚,花丝极短;子房下位,花柱2深裂。聚合果近球形,直径5~11mm,成熟后红色,顶端有宿存的筒状萼管。种子4粒,大,近卵形,有白色绒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43页.图589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溪边或山林下。野生或栽培。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广东的高要、肇庆等地栽培历史较长,近年来在梅县、惠阳等地都有大量引种栽培。
生药栽培:适宜于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而分布均匀的气候,不耐霜冻,宜在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种植。多用扦插繁殖,于3~4月或9~10月进行。选取二年生粗壮蔓茎,剪去叶片及嫩梢,剪成20~23cm长的插条,每枝具有2~3个芽节,按行株距17×7cm开沟斜插,入土深度为插条2/3,插后填土踩紧,并盖草保湿。培育1~2年即可定植。亦可在秋季采收果实后取出种子即行播种,或用湿砂贮藏至次年春播,按行距17~20cm开沟条播,于翌年雨季带土定植。苗期注意浇水,插条发芽或幼苗出土后需及时揭去盖草,搭简易荫棚,结合松土除草追施人畜粪水。定植宜在春、秋多雨季节进行,按行株距33~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苗1~2株。栽后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冬、春季进行修剪,以利根部生长。老株易发生茎基腐病,应多施磷钾肥,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射。
采集:野生巴戟天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冬季采收较好;栽培巴戟天一般生长5~7年后采收,如适当追施肥料,亦可提前采收。挖取根部,洗净泥土,除去细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将粗条者切成9~13cm长的段,中细条者切成6~10cm长的段,晒干。药材主产广东高要、肇庆,广西苍梧等地。
鉴别:根扁圆柱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度不等,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粗糙,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心,形似连珠。质坚韧,断面不平坦,皮部厚,易与木部剥离,断面皮部紫色或淡紫色,木部齿轮状,黄棕色或黄白色。气无,味甘而微涩。以条粗、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
显微 根中部(直径1cm)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细胞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较宽,近形成层处草酸钙针晶束较多。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导管呈圆多角形或径向延长,常单个散在,偶有2~3个成群;木纤维较发达。(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264) 粉末:灰红棕色,气微,味甘。 ①石细胞呈类方形、类长方形、类多角形、类圆形、长条形或纺锤形,有的一边较尖,个别似纤维状,边缘大多不平整,有的凹凸较深,直径20~96(~128)μm,长约至211μm。壁厚至39μm,孔沟有分叉。 ②纤维管胞,直径13~32μm,壁厚3~8μm,具缘纹孔较大,韧型纤维具单纹孔。 ③草酸钙针晶成束,多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26~184μm。 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2~83μm,具缘纹孔较细密,壁具三生增厚。另可见木栓细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7)
理化:①巴戟天及其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1g,加乙醇回流提取30分种,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丙酮(8∶8∶2)为展开剂,展开后,用醋酐浓硫酸试剂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22-1) ②巴戟天与伪品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0.5g,加乙醇5ml,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后,点于聚酰胺板上,以95%乙醇水(32)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22-2A) 2)取样品5g,加氯仿25ml浸泡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氯仿定容至10ml,点于胶硅G板上,展开2次,第一次以己烷-乙酸乙脂(15∶10)为展开剂,展距13cm,取出挥去溶剂;第二次展开在上述展开剂中再加0.2ml冰醋酸,展开后,用10%硫酸液喷雾,于105℃烘10分钟,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22)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巴戟天(肉)、盐巴戟天和制巴戟天。 ①巴戟天(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泡至三、四成透后,置适宜的蒸器内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②盐巴戟天 取净巴戟天,用盐水拌匀,闷至盐水被吸尽,置适宜的蒸器内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巴戟天100kg,用食盐2kg。 ③制巴戟天 取甘草捣碎,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煮透,取出,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巴戟天100kg,用甘草6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化学性质含蒽醌类化合物,有大黄素甲醚(Physcin)、2-羟基-3-羟甲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和甲基异茜草素甲醚(Rubiadin-1-methylether)[1,2]。糖甙类化合物有水晶兰甙(Monotropein)和四乙酰车叶草甙(Asperuloside tetraacetate)[3]。还含维生素C、棕榈酸、十九烷、黄酮、甾体三萜、β-谷甾醇、强心甙等[4]。根皮中含大量Mn元素,还有K、Ca、Mg、Al、Fe、P、Na、Ba、Zn、Cu、Sr、Cr、Pb、Ti、Sn、Ni、V、Co、W、Li、Mo、Be[5]。
参考文献
[1] 植物学报 1986;26(5):566。
[2] 中药通报 1986;11(9):42。
[3] 中药通报 1987;12(10):37。
[4] 中药通报 1988;13(2):17。
[5] 中国医药学报 1987;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