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茄

医药知识2023-02-02 23:40:41百科

黄果茄

概况

异名:大苦果、野茄果(云南)、刺天果(四川)、黄水茄、黄天茄(福建)、大苦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基源:为茄科茄属植物黄果茄的根、叶和果。

原植物:黄果茄Solanum xanthocarpum Schrad.et Wendl.。茄属植物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39种14变种。

形态:直立或匍匐草本,高50~70cm,全株被星状毛和细长针状皮刺。叶互生,叶柄长2~3.5cm,叶片卵状矩圆形,长4~6cm,宽3~4.5cm,羽状深裂,裂片5~9枚,边缘波状,叶端尖或钝,叶基近心形,偏斜。聚伞花序腋外生,有花3~5朵,花萼钟状,径约1cm,花冠蓝紫色,辐状,径2.5cm,5裂,雄蕊5枚,雌蕊子房卵圆形,花柱长1cm,柱头截形。浆果球形,径1~2cm,初时绿色,具深绿色条纹,熟时淡黄色,种子肾形,扁平。花期冬至夏季,果熟期夏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24页.图540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5~880m干旱河谷沙滩,广布于热带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中国产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省。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根;秋、冬季采果实;洗净,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含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刺茄碱(Sola sur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β-谷甾醇半乳糖甙(Galacloside β-sitosterol)、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咖啡酸(Caffeic acid)[1]。果含澳洲茄胺[2~4]

参考文献

[1] J Chem Soc Pak 1983;5(2):99(CA 1983;99: 155250z)。
[2] CA 1986;105:102406r。
[3] CA 1989;110:218886e(Indian Drugs 1989;26(6):295)。
[4] CA 1994;120:279971g。

本文标签: 黄果茄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