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医药知识2023-02-02 23:34:23百科

知母

概况

异名:毛知母、知母肉(光知母)(《中药志》)。

基源: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知母属仅1种,为常用中药。

原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又名羊胡子根(河北),蒜瓣子草、兔子油草(辽宁)。

历史:《本经》始载之。陶宏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云:“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宋代苏颂所撰《图经本草》也云:“今濒河,怀卫彭德诸群,及解州滁州皆有之,四月开青花,如韭花,八月结实。”《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都有记载。所述应是此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肥厚,横走,浅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的旧叶残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长20~70cm,宽3~7mm,基部常扩大成鞘状,上面淡绿色,下面深绿色,质稍硬。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00cm或更长,其上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序轴上,排列成长穗状;花黄白色或淡紫色,多夜间开放,有香气;花被片6,2轮,长圆形,长6~8mm,宽1~1.5mm,外轮具紫色脉纹,内轮淡黄色;雄蕊3,着生于内轮花被片中央,花药黄色;子房长卵形,3室,每室含种子1~2。种子黑色,长三棱形,两侧有翼,长8~12mm。花期5~8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75页.图37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坡、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

生药

栽培:宜温暖气候,能耐干旱。于排水良好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种。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在3~4月播种。直播按行距17cm开浅沟播种;育苗以行距15cm条播,或用根茎繁殖,将根茎切成4~7cm长小段作种栽,按行株距26×10~13cm条栽。种子播种后须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匀苗,直播者以株距7~10cm留苗;育苗者培育2~3年,于秋末或早春移栽,栽植密度与根茎繁殖相同,进行穴栽,每穴1株,栽后应注意中耕除草,适当追施氮肥。植株开花时须剪除花茎。

采集:秋季采收质量最好。挖取根茎,剪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去掉泥土后晒干者习称“毛知母”;鲜时剥去或刮去外皮晒干者习称“知母肉”(光知母)。药材主产于河北。

鉴别

性状:①根茎呈长条状,略扁,微弯曲,少数有分枝,长3~15cm,直径5~15mm。表面棕色,一端较粗,有淡黄色的花葶及叶的残基,可称“金包头”;上面中央有一纵沟,并有排列紧密的节,两侧向上密生黄棕色毛须状的叶基,下面略凸起,有纵皱纹及凹点状根痕或须根残基。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气微,味微甜后微苦,嚼之带粘性。 ②知母肉 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基及凹点状根痕。均以条粗长、质充实而硬、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 ①根茎横切面:栓化皮层由数层多角形木栓细胞和10~20余层扁平的长方形木栓细胞组成,它与皮层薄壁组织中均散有少数叶迹维管束。中柱内分布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中柱鞘处常有横走的根迹维管束。有时维管束鞘的细胞壁稍厚,微木化。本品薄壁组织中有多数粘液细胞,以皮层中分布较多,内含草酸钙针晶束;另有一种草酸钙柱状针晶束,多存在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中。薄壁细胞均含有脂肪油滴。 ②知母肉 有少量栓化皮层残存;余同毛知母。(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77页.图376) 粉末: ①用无水乙醇装片可见粘液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56~160μm,长约至3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②草酸钙针晶长36~110μm,较细,有的粗至7μm,碎断后,状如细小方晶。 ③纤维(叶茎)淡黄色,较细长,直径8~14μm,壁稍厚,木化,纹孔稀疏,有的成人字形。另可见导管,木栓细胞,木化厚壁细胞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257页.图122)

理化:①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放置,倾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于水浴上回流水解1小时,再将水解液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苯20ml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苯2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菝葜皂甙元为对照品,苯-丙酮(9∶1)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香草醛乙醇硫酸液喷雾,于100℃加热5分钟显色,菝葜皂甙元呈黄色斑点。 ②取本品粗粉5g,置圆底烧瓶中,加15%v/v硫酸50ml,摇匀后加氯仿50ml,水解并回流2小时,分取氯仿层,回收至2ml,点于硅胶G水板上,以氯仿-丙酮-环己烷(3∶3∶4)为展开剂,展距16cm,置紫外灯下(254nm),可观察到9个颜色不同的斑点;喷三氯化锑氯仿饱和试液并于105℃加热5分钟,则可见7个颜色不同的斑点;如喷磷钼酸乙醇试液并于105℃加热3分钟,即可见5个蓝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223~224页.图147-1.147-2)

加工炮制:①知母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毛屑,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盐制知母 取知母片,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知母片,用食盐2kg。此外,尚有炒制,麸制,酒制,盐麸制等炮制方法。

化学性质

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s)A-Ⅰ、A-Ⅱ、A-Ⅲ、A-Ⅳ、B-Ⅰ、B-Ⅱ,甙元为知母皂甙元(Sarsasapogenin)、新吉托皂甙元(Neogitogenin)、马尔可皂甙元(Markogenin)及其3-O-β-葡萄糖-(1→2)-β-D-半乳糖甙,此外还含二十五烷酸乙烯酯(Pentacosyl vinyl ester)等[1~3]

从陕西产的知母中分得异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和新化合物异菝葜皂甙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甘露吡喃糖甙(Smil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mannopyranoside)[6];从内蒙赤峰地区产的知母中分得1种新的甾体皂甙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20(22)-烯-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furost-20(22)-ene-3β,26-dio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其甙元也是首次在天然界中发现,初步显示该新化合物具抑制PAF诱导兔血小板聚集[4,5]。最近还分得3种甾体皂甙,Desgalactotiigonin、F-Gitonin和(25S)-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2-羟基-5β-呋甾-3β,26-二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O-β-D-吡喃半乳糖甙((25S)-26-O-β-D-Glucopyranosyl-22-hydroxy-5β-furostane-3β,26-diol3-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alactopyranoside)[7]

知母中有4种聚糖AnemaranA,B,C,D,其分子量分别约为1.2×106,6.0×104,2.4×104和6.5×104[8]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5。
[2] 药学杂志(日) 1988;108(6):551。
[3]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88;9(2):40。
[4] 药学学报 1992;27(1):26。
[5] Planta Med 1991;57:460。
[6] 药学学报 1991;26(8):619。
[7] 药学杂志(日) 1991;111(6):306。
[8] Planta Med 1985;(2):100。

本文标签: 知母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