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石鲋鱼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名录》
概况基源:为鲤科动物石鲋鱼的肉。
原动物:石鲋鱼Pseudoperilampu ocellatus(Kner)
形态:体小,呈卵圆形,侧扁。头小而尖。吻短。口小,端位,斜裂。无须。侧线不完全,仅在靠近头部的4~5个鳞片有侧线管。背鳍无硬刺,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胸鳍末端接近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距臀鳍起点较距胸鳍起点为近。臀鳍亦无硬刺,鳍基末端稍后于背鳍基末端。尾鳍叉形。肛门约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之间的中央。背侧蓝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上部鳞片后缘都具一小黑斑。鳃孔后方的第一个侧线鳞上有一绿色大斑点。尾柄中部有一条蓝绿色纵纹,向前延至背鳍起点的下方。
生境与分布:生活在小溪、水沟、稻田等处。主食藻类、水生植物碎片和水蚤等。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域。
药性性味:甘,温。
功效:益脾胃,善发疮。
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痘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