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子

医药知识2023-02-02 15:54:02百科

亚麻子

概况

异名:胡麻子(《博济方》),壁虱胡麻(《纲目》),亚麻仁(《国药的药理学》)。

基源: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的种子。

原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余项参见“亚麻”条。

生药

采集:8~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晒干。药材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昭乌达盟,黑龙江拜泉、明水、望奎,辽宁昌图、康平、法库,吉林扶余、海龙、梨树

鉴别

性状:种子扁平卵圆形,长4~7mm,宽2~3mm,厚约1.5~mm;表面红棕色或略偏斜;种脐位于尖端的凹入处,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胚乳棕色,薄膜状,子叶两片,一面平,一面突起,黄白色,富油性,胚根朝向种子的尖端。浸在水中,表皮中的粘液膨胀而成一粘液套,包围整个种子。无臭,嚼之有豆腥味。以饱满、光亮、色红棕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大,类长方形,壁含粘液质,遇水膨胀显层纹,外面复有角质层。下皮为1~5裂薄壁细胞,纤维层为1列排列紧密的纤维,略径向延长,直径3~5μm,壁厚,木化,胞腔较窄,颓废层细胞不明显。色素层为扁平薄壁细胞,内含棕红色物质。胚乳及子叶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直径7~14μm,含拟晶体及拟球体1~2个。(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211) 粉末: ①内种皮色素层细胞 连接成片,有的与种皮其它层次组织重叠。表面观色素细胞呈类长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13~36μm,壁薄,有的稍厚,并隐约可见细胞孔沟,细胞中均充满红棕色或黄棕色色素,并形成色素块。 ②内种皮厚壁细胞 成群,有的与下层组织垂直交错或与上层组织重叠。单个细胞细长,呈纤维状,直径7~15μm。壁厚,多可见细密的孔沟。 ③外种皮下皮细胞 淡黄色,呈类圆形,直径25~35μm,壁薄或稍增厚。 ④种皮角质碎块 不规则块状,表面可见大的裂纹。 ⑤子叶薄壁细胞 多角形,细小,壁扉薄。粉末中细胞多因磨碎而不明显,聚集成絮装团状,其中散在有黄棕色色素块和细小油滴,并可见糊粉粒。(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手册》.第2卷.47页B)

理化:取样品粉末0.1g,加乙醚2ml,冷浸20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醚,加氯仿0.5ml溶解,点于硅胶G-0.5%CMC板上,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7 30.1)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碘蒸气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90)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防鼠。

化学性质

含脂肪油30%~48%,蛋白质18%~33%,粘质5%~12%,糖12%~26%,有机酸,少量亚麻苦甙(Linamarin)。常温中压榨的油中含亚麻酸21%~45%。亚油酸25%~59%,油酸15%~20%及棕榈酸,硬脂酸等甘油酯,阿魏二十烷基酯(Eicosyl ferulate)[1]。并含牻牛儿基牻牛儿醇(Geranylgeramnol)、胆固醇、油菜甾醇、豆甾醇、谷甾醇、△5-燕麦甾醇、环阿烯醇(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阿烷及二十烷的阿魏酸酯等[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52。
[2] 长白山植物药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670。

本文标签: 亚麻子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