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毛耳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22:50:13百科

卷毛耳草

概况

异名:甜茶、野甘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竹根草(广西全州),白花茶(广西临桂)。

基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卷毛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卷毛耳草Hedyotis mellii Tutch.〔Oldenlandia mellii(Tutch.)Dunn〕,又名光叶耳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形态:直立草本。茎近四棱形,初被毛,后毛脱落。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6.5~13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粗糙或被短毛;侧脉3~4对,明显;叶柄长3~5mm;托叶宽三角形,顶部钻形,稍具腺毛,或具3裂。花序密被毛,由多数小聚伞花序组成;苞片狭,长7mm,被粗毛;花白色或淡紫色,4数,被毛,具花梗;花萼管陀螺状,长1~1.5mm,萼裂片卵形,长1.5~2mm;花冠管极短,花冠裂片披针形,开放后外反;雄蕊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下。蒴果被毛,椭圆形,长约3mm,有宿存萼裂片,开裂。花期春夏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21页.图5855)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谷溪旁林中或丘陵灌丛。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药性

性味:甘,平。

功效:清热解毒,消食止血。

主治:食物中毒,毒蛇、毒虫咬伤,疮疖,乳腺炎,睾丸肿痛,小儿伤食发热,刀伤,痢疾,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水酒各半煎服。外用:全草捣烂敷患处,或研末酒调涂擦伤口周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新华本草纲要》:“治疮疖:卷毛耳草叶,外敷患处。”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刀伤出血:卷毛耳草捣烂外敷。”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伤食发热:卷毛耳草9~12g,水煎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卷毛耳草15~20g,水煎服。”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乳腺炎:卷毛耳草30g,水酒各半煎服,药渣捣烂外敷。”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卷毛耳草研末,酒调涂擦伤口周围,药干再涂。另用全草15g水煎服,重症每日2次。”

本文标签: 卷毛耳草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