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藤

医药知识2023-02-02 22:22:38百科

绣球藤

概况

异名:川木通(陕西、四川),淮木通(秦岭),柴木通、花木通(湖北、四川),亦蒙薄(藏药名)。

基源: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绣球藤的干燥茎。

原植物: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ex DC.(C.kuntziana Lévl.et Vant.)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绣球藤下载:“生云南,巨蔓逾丈,一枝三叶,叶如榆而深齿,叶际抽葶开花如丝,长寸许,结成球,色黄绿。”参考附图即为本种。

形态:藤本;茎长达8m,无毛。芽生于二年生枝的叶痕腋部,自芽同时生出数叶和2~5朵花。叶为3出复叶;小叶卵形,长3~7cm,先端急尖或渐尖,3浅裂,边缘有锯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叶柄长5~6cm。花直径3.5~5cm,花梗长5~10cm,疏生短柔毛;萼片4,白色,长1,5~2.5cm,外面疏生短柔毛;无花瓣;雄蕊多数,长约1cm,花药椭圆形;心皮多数。瘦果卵圆形、扁,长约6mm,顶端渐尖,羽状花柱长达2.2cm,无毛。花期4~6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49页.图149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600~3800m的山地灌丛中或林边。分布于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南部、福建北部、台湾、广西北部、湖南、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从喜马拉雅山区西部到尼泊尔、锡金及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附 叶中含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八醇、木栓酮(Friedelin)、β-香树脂素(β-Amyrin)、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1]、绣球藤甙A和B(Clemontanoside A,B)[2,3]

参考文献

[1] CA 1990;112:136011t。
[2] CA 1990;112:73805g。
[3] CA 1990;113:168943k。

本文标签: 绣球藤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