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蕈

医药知识2023-02-02 22:20:40百科

葛蕈

概况

异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角花、角菌(《四川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铺地开花(《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蛇菰的全草。

原植物:蛇菰Balanophora japonica Makino

形态: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雄株高10~30cm,雌株高5~10cm。根状茎肥厚,球形或块状,不规则分裂,黄褐色,表面具浅色的星状小突起。花茎黄褐色,生多数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鳞片,鳞片长1~2cm,近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为顶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达10cm,雄花无柄;花被片4~6;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花药近聚生,无花丝;雌花序卵形至短圆形,长1.5~3cm,具极密集的雌花与倒卵形的小苞片;雌花无花被;子房具柄,花柱细长;子房椭圆形,有柄,1室,1胚珠。果为坚果。花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50页.图1100)

生境与分布:寄生于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生药

采集:8月采收全草。

化学性质

根茎和花的脂质部分中分离出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和棕榈酸[1]。从葛蕈(蛇菰)还分得蛇菰宁(Balanophonin)(1)[2]、(-)-松脂酚-β-D葡萄糖甙和咖啡酸β-D-葡萄糖酯,后两者为葛蕈的抗炎活性成分[3]。还含落叶松脂醇(Lariciresinol)[4]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07。
[2] Chem Pharm Bull 1982;30(4):1525。
[3] 生药学杂志 1983;37(4):375。
[4] 中草药 1992;23(12):656。

本文标签: 葛蕈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